1.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农民/相关方面能否通过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来缓解该问题?为什么?

2.食用农产品包含哪些内容?标准写法是什么?

3.农产品保险存在的问题研究

4.什么食用油比较好?

5.好消息不断:粮价上涨,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

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农民/相关方面能否通过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来缓解该问题?为什么?

农谷一号菜籽油价格_一号农场菜籽油

蔬菜价格历年都是四月高于三月,但是今年由于肉类产品的丑闻所以导致了蔬菜价格很高,农产品期货真不了解,目前不知道这类市场是否成熟,但是之前的很多农产品期货都是因为量小,价格容易被控制,导致了产品的波动,国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约束。

食用农产品包含哪些内容?标准写法是什么?

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范围包括:\x0d\ (一)植物类\x0d\ 植物类包括人工种植和天然生长的各种植物的初级产品及其初加工品。范围包括:\x0d\ 1、粮食\x0d\ 粮食是指供食用的谷类、豆类、薯类的统称。范围包括\x0d\ (1)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谷子、杂粮(如:大麦、燕麦等)及其他粮食作物。\x0d\ (2)对上述粮食进行淘洗、碾磨、脱壳、分级包装、装缸发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成品粮及其初制品,如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粉、豆面粉、米粉、荞麦面粉、小米面粉、莜麦面粉、薯粉、玉米片、玉米米、燕麦片、甘薯片、黄豆芽、绿豆芽等。\x0d\ (3)切面、饺子皮、馄饨皮、面皮、米粉等粮食复制品。\x0d\ 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2、园艺植物\x0d\ (1)蔬菜\x0d\ 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的总称。范围包括:\x0d\ ①各种蔬菜(含山野菜)、菌类植物和少数可作副食的木本植物。\x0d\ ②对各类蔬菜经晾晒、冷藏、冷冻、包装、脱水等工序加工的蔬菜。\x0d\ ③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食用菌通过干制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各类干菜,如黄花菜、玉兰片、萝卜干、冬菜、梅干菜,木耳、香菇、平菇等。\x0d\ ④腌菜、咸菜、酱菜和盐渍菜等也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各种蔬菜罐头(罐头是指以金属罐、玻璃瓶,经排气密封的各种食品。下同)及碾磨后的园艺植物(如胡椒粉、花椒粉等),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2)水果及坚果\x0d\ ①新鲜水果。\x0d\ ②通过对新鲜水果(含各类山野果)清洗、脱壳、分类、包装、储藏保鲜、干燥、炒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水果、果干(如荔枝干、桂圆干、葡萄干等)、果仁、坚果等。\x0d\ ③经冷冻、冷藏等工序加工的水果。\x0d\ 各种水果罐头,果脯,蜜饯,炒制的果仁、坚果,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3)花卉及观赏植物\x0d\ 通过对花卉及观赏植物进行保鲜、储蓄、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用于食用的鲜、干花,晒制的药材等。\x0d\ 3、茶叶\x0d\ 茶叶是指从茶树上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范围包括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x0d\ 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兑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 .\x0d\ 4、油料植物\x0d\ (1)油料植物是指主要用作榨取油脂的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果实、花或者胚芽组织等初级产品,如菜籽(包括芥菜籽、花生、大豆、葵花籽、蓖麻籽、芝麻籽、胡麻籽、茶籽、桐籽、橄榄仁、棕榈仁、棉籽等)。\x0d\ (2)通过对菜籽、花生、大豆、葵花籽、蓖麻籽、芝麻、胡麻籽、茶籽、桐籽、棉籽及粮食的副产品等,进行清理、热炒、磨坯、榨油(搅油、墩油)等加工处理,制成的植物油(毛油)和饼粕等副产品,具体包括菜籽油、花生油、小磨香油、豆油、棉籽油、葵花油、米糠油以及油料饼粕、豆饼等。\x0d\ (3)提取芳香油的芳香油料植物。\x0d\ 精炼植物油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5、药用植物\x0d\ (1)药用植物是指用作中药原药的各种植物的根、茎、皮、叶、花、果实等。\x0d\ (2)通过对各种药用植物的根、茎、皮、叶、花、果实等进行挑选、整理、捆扎、清洗、晾晒、切碎、蒸煮、密炒等处理过程,制成的片、丝、块、段等中药材。\x0d\ (3)利用上述药用植物加工制成的片、丝、块、段等中药饮片。\x0d\ 中成药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6、糖料植物\x0d\ (1)糖料植物是指主要用作制糖的各种植物,如甘蔗、甜菜等。\x0d\ (2)通过对各种糖料植物,如甘蔗、甜菜等,进行清洗、切割、包装等加工处理的初级产品。\x0d\ 7、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初加工\x0d\ 通过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去除杂质、脱水、干燥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半成品或初级食品。具体包括:天然生胶和天然浓缩胶乳、生熟咖啡豆、胡椒籽、肉桂油、桉油、香茅油、木薯淀粉、腰果仁、坚果仁等。\x0d\ 8、其他植物\x0d\ 其他植物是指除上述列举植物以外的其他各种可食用的人工种植和野生的植物及其初加工产品,如谷类、薯类、豆类、油料植物、糖料植物、蔬菜、花卉、植物、植物叶子、草、藻类植物等。\x0d\ 可食用的干花、干草、薯干、干制的藻类植物,也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二)畜牧类\x0d\ 畜牧类产品是指人工饲养、繁殖取得和捕获的各种畜禽及初加工品。范围包括:\x0d\ 1、肉类产品\x0d\ (1)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包括各类牲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经济动物), 如牛、马、猪、羊、鸡、鸭等。\x0d\ (2)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肉产品。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冷却肉、盐渍肉,绞肉、肉块、肉片、内丁等。\x0d\ (3)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内脏、头、尾、蹄等组织。\x0d\ (4)各种兽类、禽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肉类生制品,如腊肉、腌肉、熏肉等。\x0d\ 各种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2、蛋类产品\x0d\ (1)蛋类产品。是指各种禽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的卵,包括鲜蛋、冷藏蛋。\x0d\ (2)蛋类初加工品。通过对鲜蛋进行清洗、干燥、分级、包装、冷藏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种分级、包装的鲜蛋、冷藏蛋等。\x0d\ (3)经加工的咸蛋、松花蛋、腌制的蛋等。\x0d\ 各种蛋类的罐头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3、奶制品\x0d\ (1)鲜奶。是指各种哺乳类动物的乳汁和经净化、杀菌等加工工序生产的乳汁。\x0d\ (2)通过对鲜奶进行净化、均质、杀菌或灭菌、灌装等,制成的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花色奶等。\x0d\ 用鲜奶加工的各种奶制品,如酸奶、奶酪、奶油等,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4、蜂类产品\x0d\ (1)是指集的未经加工的天然蜂蜜、鲜蜂王浆等。\x0d\ (2)通过去杂、浓缩、熔化、磨碎、冷冻等加工处理,制成的蜂蜜、鲜王浆以及蜂蜡、蜂胶、蜂花粉等。\x0d\ 各种蜂产品口服液、王浆粉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5、其他畜牧产品\x0d\ 其他畜牧产品是指上述列举以外的可食用的兽类、禽类、爬行类动物的其他组织,以及昆虫类动物。如动物骨、壳、动物血液、动物分泌物、蚕种、动物树脂等。\x0d\ (三)渔业类\x0d\ 1、水产动物产品\x0d\ 水产动物是指人工放养和人工捕捞的鱼、虾、蟹、鳖、贝类、棘皮类、软体类、腔肠类、两栖类、海兽及其他水产动物。范围包括:\x0d\ (1)鱼、虾、蟹、鳖、贝类、棘皮类、软体类、腔肠类、海兽类、鱼苗(卵)、虾苗、蟹苗、贝苗(秧)等。\x0d\ (2)将水产动物整体或去头、去鳞(皮、壳)、去内脏、去骨(刺)、擂溃或切块、切片,经冰鲜、冷冻、冷藏、盐渍、干制等保鲜防腐处理和包装的水产动物初加工品。熟制的水产品和各类水产品的罐头,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2、水生植物\x0d\ (1)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麒麟菜、江篱、浒苔、羊栖菜、莼菜等。\x0d\ (2)将上述水生植物整体或去根、去边梢、切段,经热烫、冷冻、冷藏等保鲜防腐处理和包装的产品,以及整体或去根、去边梢、切段,经晾晒、干燥(脱水)、粉碎等处理和包装的产品。罐装(包括软罐)产品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x0d\ 3、水产综合利用初加工品\x0d\ 通过对食用价值较低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以及水产品加工下脚料等,进行压榨(分离)、浓缩、烘干、粉碎、冷冻、冷藏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可食用的初制品。如鱼粉、鱼油、海藻胶、鱼鳞胶、鱼(汁)、虾酱、鱼籽、鱼肝酱等。以鱼油、海兽油脂为原料生产的各类乳剂、胶丸、滴剂等制品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

农产品保险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加入WTO已超过八周年。随着入世保护期和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农产品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逐渐呈现,面临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压力明显加大,出口贸易的壁垒日益增多。在贸易自由化趋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如何提高农业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的现状及其进一步发展对策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开放现状;发展对策

一、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作用及其影响

农业问题是世界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之一。乌拉圭回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多哈回合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获得实质性进展。多哈回合后,我国坚持兑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承诺,突出的标志就是大幅度降低关税。

入世前,农产品关税平均为23.2%。2001年入世后大幅度降低关税,20D2年降到15.8%,2005年降到15.3%,2006年降为15.2%。在人世后5年的过渡期内,关税从23.2%降到15.2%,降幅为8个百分点,其幅度之大是世界少有的。现在,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已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为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2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

国外农产品的进入对增加国内市场供应和发展我国农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正由于农产品进口的增加,解决了国内市场一些产品供需的缺口,填补了一些市场空白。例如,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如棉花、大豆、小麦等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进口这些农产品对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必要的,仅广西口岸2006年进口食用植物油就达12.1万吨,价值5335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3.1%和15.7%。同时,一些农产品的进口也促进了市场竞争。由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具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规模等优势,迫使我国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农产品关税下降也使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农产品由于补贴,使其具有价格优势。据统计,进口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到岸价格,比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一般要低20%~30%,这些农产品进口使我国农产品显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外国农产品进口,增加了市场供给,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据农业部测算,如国产大豆717.8万吨被进口大豆替代,替代面积为5790.73万亩,由此减少827.25万个农民就业机会,总收入就损失111.34亿元人民币。

还必须看到,随着农产品进口加快,还会直接增加农业贸易不平衡。鉴于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禀赋的实际状况,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今后对农产品进口增加还不可避免。粮食、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农产品的关税配额数量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配额使用率会提高,进口仍呈扩大趋势,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经常发生。仅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就达83亿美元。

综上所述,人世以来由于关税降低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外国农产品进口既对我国市场保证供应、填补空白、促进竞争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又对我国农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加大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正确对待。不能把我国农业面临的某些困境归咎于农产品进口,相反,它提示我国农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深化农业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1.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自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面临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的环境下,由于发挥了其特有优势,使之增长迅速,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统计,2006年1月~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达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达到300亿美元。

第二,农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蔬菜、水果、淡水鱼类、园艺产品、畜禽产品等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深加工出口额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7%。

第三,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中国香港市场出口保持较稳定增长,对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有一定发展。

第四,农产品出口价格稳定上涨。商务部质量监控的30种出口商品中,2006年有19种产品价格上升。2006年1月~10月农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午同期上升4.8%。

2.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原因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出现上述特点,主要原因是:

第一,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有关农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各有关部门,积极提供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例如,推出欧盟等6个市场指南,茶叶等4个产品指南,启用“农产品贸易专题”的新网址和标识,形成以商务部网站为平台,以政策发布、市场指南、产品指南、进出口统计数据、行业预警、海外快讯、市场动态为主体,以驻外机构、多地商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单位等渠道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

第三,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出口企业主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积极发挥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建立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及其农户间的信息沟通,做好贸易摩擦和预警工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第四,各地加快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农产品出口,例如,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增加农产品技术含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谷物、食用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不利于产品出口的种植面积,增加市场前景较好有利于出口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从而扩大了农产品出口。

三、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环境及其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环境

随着我国人世过渡期的结束,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发展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既有利又不利的新环境。

1.发展农产品贸易的有利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平稳增长时期,世界农产品贸易将保持较快增长。据各经济组织预测,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4%左右,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左右,这显然有利于农产品贸易。

从国内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各部门也先后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商务部近年来研究制定了农产品出口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措施,这对发展农产品贸易是十分有利的。

2.发展农产品贸易的不利环境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环境没有改变,而我国已承诺对农产品不再使用出口补贴。这在农产品进出口成本和价格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制度化,反倾销不断出现,也加剧了我国拓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难度。

从国内看,分散的小规模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技术低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产品出口成本由于化肥和劳动力等价格上涨而上升,影响竞争力和出口的效益。

(二)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意义,必须取有效措施,推动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议取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1.充分合理利用WTO农业规则,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由于我国农产品存在供需结构矛盾,今后农产品进口贸易依存度还会提高。为增强农产品进口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做好农产品进口的宏观调控工作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充分合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完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2006年国家对进口关税配额作了一定调整,如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3种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对冻鸡等产品继续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并根据进口平均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从量税。通过对关税配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农产品进口调控,使之既保证国内市场需要,又保证它稳定健康发展。

2.充分运用惠农支农政策,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符合WTO农业协议规则。我国农业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深化和拓宽惠农支农政策。主要包括:(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对关键区域和主要产品生产给予补贴,重点支持;(2)继续推进“公司+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农产品企业加强自有基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全面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与开发,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支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制订海外营销支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探索农业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3.认识和正确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状况,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求状况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预测,小麦、粗粮和大米贸易今后将有一定增长,水产品、园艺、生鲜蔬菜和畜禽产品出口虽存在技术壁垒和质量安全问题的障碍,但前景总体看好。从我国实际看,粮食虽不是我国比较优势产品,但粮食生产不能放松,要积极调整其结构,增加优质品种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优势,培育我国比较优势产品,可以适当减少谷物生产,增加蔬菜、园艺、水果、水产、畜禽等产品生产,在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上下工夫。同时,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深加工产品和名牌品牌产品出口。

4.充分发挥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作用,提高服务助农水平要使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整合信息,跟踪监测重点市场动态,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市场指南、产品指南、进口的统计数据,行业预警、海外快讯等信息。同时,要继续加大投入,丰富信息内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农产品贸易服务。

5.利用和熟练掌握WTO有关条款,积极应对贸易争端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到有关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据统计,至今有11个国家或地区共发起15起调查,涉案金额约5亿美元,占同期总案件数和总涉案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和6%。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日益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用反倾销和各种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争端还会增加。应对日益严重的农产品争端,部门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体联动机制,发挥农产品预警机制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和农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建立WTO农产品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和认证体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量取胜。此外,出口企业要积极协助部门收集贸易争端信息,参与商会,协会组织应对贸易争端,提升应对能力。

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农产品贸易是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我国一定要抓住机遇,发挥农产品贸易具有的自身比较优势,冲破国外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和障碍,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稳定健康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什么食用油比较好?

其实食用油种类非常多,除了吃猪油还有其他选择。选择吃哪种油健康,是每个人最头疼的问题。第一名:橄榄油,茶籽油。这两种油都含有大量的油酸,具有降血脂、抗凝血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常有帮助。第二名: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这三种油最重要的特点是香气浓郁,其中芝麻油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甾醇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好处。第三名: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这四种油富含生物E,而大豆油中的卵磷脂、玉米油中的阿魏酸酯、葵花油中的植物甾醇和磷脂都可以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第四名: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这五种油耐热性好,特别适合做糕点或者油炸食品,会有很浓的香味。花生油:花生油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丰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所以适当食用花生油对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非常有帮助。

好消息不断:粮价上涨,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

虽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地区依然存在撂荒,耕地上修建养猪场,耕地上种树等浪费耕地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种地的收益太低。

农民也常常吐槽:“一斤粮食买不出一瓶矿泉水”。

为了改善农民种地收益偏低的问题,这几年国家在农业方面下了大力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今年,关于农业、农民的好消息不断:先是粮价上涨,后有化肥补助,今年农业补贴又来“一增一早”两件好事,具体是什么情况?

粮价上涨

2021年粮食价格相比往年已经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了,进入2022年粮价又进一步上涨,目前各地的小麦价格依然在1.65元以上,玉米价格虽然不及小麦那么高,但是也在1.4-1.5元之间。

粮价能进一步上涨,离不开这么几个因素的影响:

1、去年多地发生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受俄乌冲突,美国部分地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国际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价大涨,波及我国;

3、海运运费的涨价,以及疫情影响粮食贸易,粮食市场供应量下降;

4、生猪、肉鸡、蛋鸡、肉牛产能处于高位,饲料需求量大;

5、贸易商挺价,基层农户惜售。

业内预测,随着5、6月份新一季小麦的上市,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将会承压下跌,但考虑到国际乃至国内粮食供需现状,小麦价格将会高开高走,开秤价格1.4元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上涨,小麦价格的上涨也将会进一步带动玉米价格的上涨。

其实,不仅是谷物的市场价格上涨,油料作物的价格同样会大幅上涨,比如大豆、油菜籽、花生后续都有希望上涨。

近日国际食用油市场传出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之一印尼宣布临时紧张食用油和原材料出口,要知道棕榈油消费量占全球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其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食用,也是食品工业、日化工业的中药原料,还是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如此重要的物资市场供应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国际市场植物油市场出现紧张行情。

美国CBOT豆油期货随即上涨超过3%,达到了磅84美分/磅的历史新高。

有关机构分析认为,国际市场包括棕榈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在内的四大植物油供应均相对偏紧,而且短时间供应不足的问题难以缓解,预计价格将会不断创新高,而这也将会带动油料作物价格的上涨。

化肥补助

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不仅提高了粮价,同时也提高了化肥价格,国内尿素、钾肥、复合肥的价格都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

目前山东地区尿素的主流出厂报价为2900-2940元/吨,河北地区尿素主流出厂价格为2980-2990元/吨。

国内40%氯基(28-66/30-5-5)复合肥的主流出厂价为3000-3150元/吨。

钾肥方面,目前港口62%白钾的价格为5000-5100元/吨。

化肥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种地的成本高低,也就决定着种地的基本收益,为了保障农民种地收益,维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化肥价格上涨后,国家一方面投放100万吨国储钾肥,一方面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200亿元,用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农业补贴迎来“一增、一早”

最近几年,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农业补贴,而农业补贴也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农业补贴又有了“新的变化”,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增、一早”。

“一增”代表的是补贴金额的增加。

今年的《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为了让农民多种大豆,大豆的种植补贴迎来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比如哈尔滨地区就明确表示,种植大豆的合法面积将会额外获得30元/亩的良种补贴,黑龙江也增加了1500万亩大豆的轮作面积,这1500万亩也能额外获得相应的补贴。

“一早”代表的农业补贴发放时间的提前,往年的更低地力保护补贴都是在6月份才会发放,而今年的发放时间提前了2个月,要求在4月30日发放,据媒体报道各地的补贴专项资金已经提前下达。

至于玉米、大豆的生产者补贴,虽然暂时还没有具体下发的时间通知,但有希望同地力保护补贴一样提前发放,补贴提前发放就能大大缓解春耕期间农民的资金压力,有助于维持农民的种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