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砂壶能不能描金

2.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

3.慎德堂制紫砂,壶小有描金,绘八只蝙蝠

做紫砂壶的王玮什么职称_王玮紫砂描金价格

有许多壶友追求收藏老壶,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壶鉴定有什么方法吗?如何鉴定紫砂老壶的年代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鉴定方法,告诉大家相关的紫砂壶收藏技巧与原则,对紫砂壶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看看吧。

紫砂壶鉴定

想要收藏紫砂老壶,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底这个紫砂是哪个年代的,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其实紫砂壶的泥料是不平整的,紫砂器的胎质具体的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而造成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0―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气,表面失光。清代砂料细腻润泽,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外在的因素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的凭据之一。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

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技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黏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具有任何艺术性,充其量是黏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老紫砂:更加考验人的眼力

老紫砂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当时,大陆把玩老紫砂的藏家还颇少,大部分需求则来自于台湾,李长平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台湾经济的放缓,大陆的老紫砂处于滞销状态,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不停的在地摊、鬼市、文物商店等地寻找,终于被他找到满满一博物馆的老紫砂。随着老紫砂被大众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本就存量稀缺的老紫砂更是难觅踪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普通文物市场里流传的老紫砂90%都是仿品。

然市面上仿品越来越多,但是喜爱老紫砂的藏家可以在拍卖会上一尝夙愿。2013年的嘉德春拍,李长平看中的一件乾隆时期的紫泥黑漆描金方壶,最终以448万元成交。据他介绍,明末清初的紫砂制作工艺水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最高的。

而这个紫泥黑漆描金方壶,属于宫廷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在现今的拍卖市场里,通过市场运作,很多年代较近的紫砂作品却能拍出三四百万的价格,照此看来,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内在价值还有待开发,其升值潜力颇大。

老紫砂的收藏,最考验一个人的眼力和智慧,不是光有钱就能胜任的。人们可以花个几万元买个大开门来喝茶,但是,想做老紫砂投资,则需要很深的阅历,同时也需要很好的眼力才行。

紫砂壶收藏的四个不盲目

追求增值不盲目

玩壶藏壶以寻乐养身、增加学识为好,如为增值求利,需得小心从事,不受误导“听故事”。紫砂壶鉴定真伪比字画都难,特别是“老壶”更难,就算是一等陶瓷鉴定专家,鉴定陶瓷不会失误,而鉴定紫砂壶就较难认证。

真正的名作老壶和当代名家作品都是艺术风格、制作特点和印章而定真伪。再论经济价位,真货好价,假货无值。

追求名家不盲目

现时社会盛行“包装,炒作”二词,故名家诸多,有自封的,有攻关搞来的,有跨行业异地发证,职称级别与专业水平不符,名家之多真假浑杂,需藏家壶友慎之行事。

追求制法不盲目

随着社会前进,生产发展,技术工具改革,紫砂传统制作技术与历代相比,整体制作技艺进了一大步,也有时代特征。

由于紫砂材质具有可塑造性好和透气性好,宜用手工按人的理念和想象能制作各式壶形。表面不用任何遮掩,一切效果全有艺人用双手表现出来。

按技艺的高低作品艺术效果会有差异。所以紫砂壶分类,是按艺术涵量和制作水品的高低而定的。约分三类希少的收藏艺术品、适量的玩赏特艺品、批量的日用工艺品。

追求泥料不盲目

紫砂泥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所能为的,有些不懂泥料的人吹嘘自己的泥料是祖上传下的百年老泥,这是说故事。

紫砂原矿泥主要有红泥,紫泥,绿泥三种原色泥。如适量加入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不是化工色素),或经调和炼制成“五色土”,再由高温1200左右烧制固化成紫砂器,对人体绝无危害。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紫砂壶鉴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小编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对紫砂壶能有个清晰的认识,紫砂壶收藏前一定要了解这些哦,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最后,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哦!

紫砂壶能不能描金

1、锔补法

修补方法:用金刚钻打孔并安上打磨好的锔钉(金银等制作),使裂缝接合。

适用情况:壶价较高,有收藏价值,壶盖只有三两碎片。

修补效果:可继续使用,手艺出众的大师傅锔出来的壶,很可能赋予壶另一种艺术风格。

锔壶价格不菲,小小的裂缝,动辄几百元。除非很贵重很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一般的壶不建议锔补。

2、金工法

修补方法:将破碎的壶盖粘好后,以金银对壶盖进行塑型补胎、包边,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

适用情况:壶价较高,具有收藏价值,盖口沿部破损(缺肉),碎成几瓣。

修补效果:画龙点睛,既美观又实用。

此种方法跟锔补一样,修补后可正常使用,但同样价格较高,不适合一般日用壶盖修补。

壶重新配盖的难度分析:

不是不能配,只是配的代价高。在制作紫砂壶行业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可见紫砂壶盖是有多麽的不好处理。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表现著作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按照原来的壶盖制作那么简单。

紫砂壶从生坯到烧成,要发生两次收缩:1、干燥收缩;2、烧制收缩。收缩程度与泥料种类、生坯干湿度、烧制温度、烧制时间直接相关,因为紫砂壶都是拿到窑上去烧制,完全复制烧制温度、烧制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是同一种泥料制作的同种款式紫砂壶,每次烧制的成品,大小都会略有所区别。

所以,生坯做好后,壶盖和壶身都一定要整体烧制,如果分开烧制,即使放在不同的匣钵,往往就会出现因为收缩程度不同而不相匹配的情况。

所以,这样做出来的盖子也是很难做到大小刚好的。尤其朱泥收缩得更厉害,配一个壶盖的成本和风险是做一把壶的数倍,重制壶盖时要据其大小制作七八个,这七八个盖子烧出来能选出一个可以用的几率都比较小。

再次就算都是朱泥,但是还是会有差异的,因为不是同一批炼制出来的泥。就算制出的壶盖与原来一般大小正好合适,壶身之前经过泡养后已经与新的壶盖色差很大,配盖也要与壶身色调差不多才行。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

可以描金。

紫砂壶描金是紫砂壶装饰中具有挑战性的工艺,描金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一、壶身做好,把壶身上的未晾干的紫砂泥扣去,涂上真金,进行超高温烧制,烧制中极容易开裂。

二、壶身做好后,对壶进行刻绘,在刻绘完后,镀上黄金覆盖到刻绘的图案中,进行高温烧制;(见图)

三、在壶身未做好之前,对泥中镶嵌金丝。然后就行烧制。

慎德堂制紫砂,壶小有描金,绘八只蝙蝠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紫砂柿蒂扁圆壶、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玉麟款树瘿壶、提梁壶、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仿钧天蓝釉凫式壶、描金彩绘天鸡尊、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1、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

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使用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造型大气,构图饱满,描金漆画精美异常,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是故宫博物院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绘壶。

2、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3、紫砂柿蒂扁圆壶

相对于其他的名壶来说,这个紫砂柿蒂扁圆壶,略显“调皮”。其完美的弧线设计中,也透露着硬型的棱边设计,使得壶看起来,不至于呆板,或者过于“圆滑”,完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4、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此壶藏有一对,塬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5、玉麟款树瘿壶

玉麟款树瘿壶,壶身上纹理很模煳,像树皮,也像是动物的鳞片。总体来说,其造型还是比较奇特,比较个性一些,虽然谈不上华丽,典雅。但是仍是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6、提梁壶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叁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质地细润。

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7、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做工很考究,特殊的设计,不管是手提式茶及茶炉,还是六方壶,都有自己的特点。方圆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将古代的那种“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思想结合的很到位,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8、仿钧天蓝釉凫式壶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

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

9、描金彩绘天鸡尊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10、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乾隆帝喜茶,爱茶,而特制茶器、摆排茶宴,以群臣赋诗联句,风雅宫廷。拍品即为乾隆帝于正月吉日选松实、梅英、佛手叁种,沃雪烹茶,制叁清茶,于重华宫举行茶宴用器。据《乾隆记事》文件记载可知,此茶碗出自乾隆十一年谕旨设计。

其制作讲究,刻绘精细,赏心悦目,表现极高工艺水平,为典型乾隆雕漆精品。

可以理解在表面镶嵌了金属。紫砂壶描金是紫砂壶装饰中具有挑战性的工艺,描金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紫砂描金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所谓描金,原先是用在漆器中的最常见的方法,一般在髹漆表面,用金粉描绘。紫砂借鉴移植这种方法,直接在...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