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求平衡发展趋势特点

2.请问原油在什么时间段波动大?

3.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4.国际油价忽涨忽落,到底咋回事?

供求平衡发展趋势特点

供求规律分析油价_原油供给需求分析

有学者预测,2030年以前,中国石油年探明地质储量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可探明储量202×108t,年均10×108t。石油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峰值产量约2.2×108t,2×108t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未来20年中国将迎来油气并举的重要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108t toe,增加到2015年的3.6×108t toe、2020年的4.1×108t toe 和2030年的4.5×108t toe。但是油气当量增长的主要贡献是天然气[65]。因此,动态地时时了解、分析中国油气市场的供求平衡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

1.预测分析设

市场的供求达到平衡状态的条件就是只有当供应量等于需求量。而供应量又可以从生产量和进口量之和来获得。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进口的产品可以直接转手出口,因此满足供应量需求的进口量只是进口总量的一部分。而且这些数据间的关系吻合程度还与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关系,如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单位和运输消耗等等。

当考虑生产量时又会涉及的可储量。因此,可以得到中国油气市场的供求平衡模型,见图4-16。

图4-16 油气市场供求平衡模型

因此,在研究油气市场供求平衡问题时为了突出主要问题,简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则设:

设Ⅰ:供求平衡过程运输消耗为零;

设Ⅱ:供求平衡过程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很小;

设Ⅲ:未来中国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增长按目前规律,超出部分由新型能源补给;

设Ⅳ:新型能源的替代原油状况按目前的发展规律;

设Ⅴ:数据统计口径是一致的。

模型中的“消费量”包括了所有在本市场直接消费(个人或企业)及加工后再消费的量。当“生产量”能够满足“供应量”时,“进口总量”可以为零。当“生产量”不能满足“供应量”时,“进口总量”不能为零;当“进口总量”小于“出口量”时,说明一部分“生产量”用于了出口;中国的油气市场在1993年以前基本呈现这个状态。当“进口总量”大于“出口量”时,说明进口的一部分用于消费。目前中国油气市场就处于后一种状况。因此,“进口总量”可以分为用于消费的“进口量1”和用于出口的“进口量2”。在目前中国油气市场条件下,研究供求平衡不用讨论为了“出口”而“进口”的部分,只需涉及为了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弥补生产量不足而有的进口量。即为“储量—生产量和进口量—消费量”的平衡。

2.预测分析

根据以上的预测,可以得到中国石油2011年至2020年间的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预测值,见表4-24。

表4-24 2011-2020年间中国石油需求状况预测值 单位:106t

注:③和⑤为灰色预测结果,其余为回归预测结果。

表4-24中的“国内供应量缺口值”即为需要的净进口量。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将会达到(5.63~5.85)×108t,而生产量为(2.12~2.21)×108t,有(3.42~3.72)×108t的缺口;到2020年缺口(4.73~5.72)×108t。而根据BP公司公布的中国石油进口量值数据预测得到的预测进口值2015年为3.6×108t,2020年为5.1×108t,都分别在“国内供应量缺口值”预测区间值范围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1.09版预测,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2267.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6%;石油出口量将达274.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按其预测值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应该在3×108t以上[66]。该进口量应当包括出口量的部分。而2011年当年的实际进口量值为2.5378×108t。可见,预测值只能说明一种倾向,以及反映数值可能达到的水平范围。所以,为了使预测值更可信,需要参考他人在不同时期的预测值,对本次预测的结果进行讨论。

另外,统计预测具有预测时间跨度越小精度越高的特点。由表4-25中所列不同机构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的预测值。其显示,预测时期距现在越近,预测结果值越大。这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对能源需求量越大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本次研究的预测值,与EIA在2013年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

由表4-25还可见,本次预测的值无论是2015年的还是2020年的都大于了他人预测的值,说明本次预测结果的倾向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该预测结果比基本同期的预测结果值要大得多,这与4个主要原因有关:一是本次预测完全是依据过去数据为基准,没有考虑将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人口变化、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性和影响性,以目前的状态进行的需求预测值就会偏大。第二是没有考虑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可能的变化,当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上升,石油消费需求量增速就会减缓或下降。三是近两年来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大增的一部分是为了发展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需要,当基地建设基本完工这个需要量的增长就会减缓或下降。四是该进口量不是净进口量,包括了为出口而进口的部分。

表4-25 中国石油需求量预测统计 单位:108t

据参考文献[67-76,85]

但是根据最近一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能源政治地缘关系结构的调整,以及2011年6月IEA预测中国石油需求2020年将达峰值之后下降,而高油价的风险迫在眉睫,国际油价今后10~20年将继续高企,2035年或涨到135美元/桶[77]。

所以必须对以上预测的石油消费需求值进行修正。首先考虑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但其他因素设不变。利用表4-26中数据,可以获得中国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量比例的变化值,近13年平均为-0.21%、近5年平均为0(表4-26)。如果中国未来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按照每年下降0.21%的速度或不变,则石油消费量预测值见表4-27。

表4-26 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表4-27 2011-2020年间中国石油预测值 单位:106t

再考虑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对预测期(2008-2011)的影响进行修正。一期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为5个,总容量1490×104m3,从2008年陆续完工注油,设到2011年这5个储备基地的总容量注油完成,则在这4年间平均每年进口石油约1.36×108t,而以后的进口量会远远小于该值(表4-28)。按25%的轮油率,每年为其年进口量只有约0.34×108t。依此类推,二期石油储备基地也有陆续完工注油的,对石油消费量的影响也应考虑。所以到2020年前,正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二期、三期工程完工进入注油期,因此石油进口量仍然会很大。

表4-28 中国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容量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special/show.php?specialid,2011-07-10;新华网://news.xinhuanet/fortune,2010-03-24;北青网://bjyouth.ynet/article.jsp?oid=64838871,2010-04-13。

注:1桶石油约0.159m3。

所以,中国石油的消费需求量和进口量的预测数据修正后,消费量发展趋势如果按照近年来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情况,2015年应达到(5.6~5.8)×108t,2020年为(7.2~8.0)×108t;如果能源消费有所变化,有替代石油的能源,则2015年对石油的消费量将达到(4.5~4.7)×108t,2020年为(5.7~6.4)×108t。这样石油需要的进口量2015年为(3.4~3.7)×108t,2020年为(2.3~2.6)×108t。因此,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到2015年将至少为58%、2020年会降到45%左右以下。

以上的分析还只是以石油为例,还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中国整个能源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由此可见,中国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求平衡状态也不容乐观。随着世界LNG技术的发展,中国对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也将会大幅提升。因此,中国的油气战略储备品种应该考虑到LNG对整个油气战略发展布局的影响。

请问原油在什么时间段波动大?

油价短期变化主要由不规则因素和季节因素决定, 而长期变化基本上由趋势因素决定, 其总体影响规律是:随时间推移, 不规则因素和季节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而趋势作用逐渐加强。不规则成分对布伦特油价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通常情况下,原油需求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夏季是汽油消费高峰,冬季则是取暖油需求高峰。

原油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由原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周期内,原油期货价格会经历上升、下降和震荡等不同阶段。

原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原油供应不足时,价格会上涨;当供应过剩时,价格会下跌。此外,原油需求的变化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如经济增长、能源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原油需求。

原油市场的政治稳定性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战争等都可能导致原油供应中断,从而推高价格。相反,政治稳定的地区和国家则更有可能保证原油的正常供应,从而对价格形成压制。

原油的波动周期具有周期性、受供求关系、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影响以及波动幅度较大等特点。投资者在参与原油交易时,应通过wb充分了解市场趋势和风险,制定合理的投资规划和风险控制策略。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原油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供求因素:供求关系是油价上涨的最根本动因,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产量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油价的基本决定因素。

二、OPEC因素:石油垄断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即OPEC),该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OPEC组织控制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石油,奉行“限产保价”政策。

三、美国因素: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景气交叉”的关联性变化规律。如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炒家抛售美元买进石油期货和现货,导致油价上涨。

四、恐惧溢价:在原油市场上,“恐惧溢价”一词通常用来衡量投资者对战争、恐怖主义、地区性动荡等风险因素影响原油供给从而推高油价的程度。这些风险因素来自全球各地,从对伊拉克输油管道的袭击、尼日利亚的种族冲突到委内瑞拉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等等。

五、投机因素: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70%的交易属于投机炒作。投机炒作是导致油价大涨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战争因素:要是有哪些石油国打战,石油的价格会受到影响。

国际油价忽涨忽落,到底咋回事?

至于国际油价,这个不能完全的说某个集团说了算,基本还是市场说了算,也就是供求关系下的市场价,当然油价也可以被控制的。讲的不错吧,不过不是我讲的是博闻网上的专家讲的。

油价就这样,这个月跌了一点点,下个月又涨了一点点,一年之后却暴涨50%以上。而且各地的油价涨落有异。在别的国家/地区,甚至是国内其他州和城市,油价可能就与您所在当地加油站的价格大相径庭。在普通人眼里,油价的涨落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和缘由。不过其中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