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豆油价格_11月14豆油价格
1.小学毕业数学应用题
2.有关爱国的英雄事迹
3.谁摧毁了中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小学毕业数学应用题
1.某收银台收到5元和10元的人民币43张,一共340元,5元的有多少张?
1.设全部是10元,共
10×43=430(元)
比原来多
430-340=90(元)
这90元就是5元的
90÷5=18(张)
10元有
43-18=25(张)
五年级应用题(1)
1. 小红身高是156厘米,小芳身高是1.52米,小红比小芳高多少
2. 5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吨油菜籽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 小明家离学校1.5千米,小南家离学校1千米60米,谁家离学校近 近多少
4. 一只非洲鸵鸟中约150千克500克,一头猪中约123.06千克,一只鸵鸟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 再把结果写成复名数.
5. 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4,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4,希望小学的同学修理桌椅节约了40.25元,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装订图书节约了多少元
5,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6,,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 为什么
7,张庄小学的同学们修理桌椅花了40.25元,比装订图书多花了3.7元.装订图书花了多少元 (用方程解)
8,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9,苏果超市运来哈密瓜0.31吨,西瓜比运来的哈密瓜多2.75吨,两种瓜一共运来多少吨
10,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11,三人进行60米比赛.刘明用9.6秒,李强比他慢0.5秒,赵亮比李强快0.2秒.他们三人的名次各是多少呢
12,学校用200元购买图书,买科技书用去87元5角,买故事书用去32元零4分,还剩多少元
13,甲,乙两地相距220米,小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当小华走了85.2米,小红走了70.5米时,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14,小明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本日记本,钢笔的单价是12.7元,日记本的价钱是4.5元.小明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元
15,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瓶重多少千克
16,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4.5千米,剩下的比修好的少13.6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17,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部分是0.6米,露出水面部分是0.7米,水池深2米2分米,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18,一根4.8米的长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3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75米,池水深多少米
应用题(2)
1,小强带15元去超市购物,超市部分商品价格如下:
笔记本(本)
铅笔(支)
直尺(根)
小刀(把)
三角板(副)
钢笔(支)
6.30元
0.60元
1.20元
2.4元
4.50元
6.70元
①小强最多可以买几种商品
②如果买2支钢笔,还应找回多少钱
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6.4厘米,其中第一,二两条边都是5厘米,求第三条边长多少厘米
3,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称体重,小张和小李合称共重90.8千克,小王和小李合称共重88.5千克.求小张比小王重多少千克
4,张大伯家种了三块责任田.第一块1080平方米,比第二块多15.7平方米,第三块比第一块少8.5平方米.请你根据已知条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5,爸爸的身高比小红高0.52米,比妈妈的身高高0.21米,妈妈的身高比小红高多少米
6,超市有一种红外线遥控坦克玩具,售价130.00元,打折后便宜了13.00元,小明准备用买两辆迷你赛车的钱去买这辆玩具坦克,每辆迷你赛车售价55.00元,他的钱够吗 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7,水泥厂今年拨出332.4万元用于治污,改建污水池用去234.7万元,又拨款85.5万元,.现在厂里治污款还有多少万元
8,乙地在甲,丙两地的正中间,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行48.5千米后离乙地还有14.5千米,这时汽车离丙地还有多少千米
9,亚细亚的一款儿童套装原来售价是125.90元,庆"六一"促销价是98.80元,便宜了多少钱
10,小王重36.5千克,小李重41.4千克,一个相扑运动员的体重是125.8千克,这个运动员的体重比小王,小李两人的体重和还要重多少千克
11,小强比小芳高0.19米,小芳比小虎矮22厘米,小虎比小强高多少米
12,某人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他46.75元,他说找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多少元
13, 水果店运来了3筐苹果,每筐30.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 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2.6元,这些苹果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14,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7.3度,5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 如果每度电0.5元,这个月要交电费多少
15,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1.15倍还多0.6米,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是多少米
16,水果店每一天卖出苹果32.5千克,每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0.9倍.
第二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哪天卖得多 多多少千克
17,小明在书店买了两本作文书,一本10.8元,另一本7.6元,他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
应用题(3)
1, 利红超市周一的营业额为2.35万元,周二的营业额是周一的1.3倍,哪天多 多多少万元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一种窗户玻璃的长是1.3米,宽是1.1米,那么做12扇这样的窗户至需要多少平方米玻璃 (结果保留整数)
3,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底边长比高多出3.5米,已知底边长是16.8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苹果每千克3元,桔子每千克2.2元,小明用30元钱买分别买5千克苹果和桔子,应变找回多少元
5,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乙丙两数的一半是4.5,甲数是多少
6, 学校手工小组用95.2平方分米的彩纸做了28个工艺品,平均每个工艺品用纸多少平方分米
7, 小明买5千克苹果用去16.5元,小红买7千克苹果用去21.7元,谁买得贵 贵多少 8,4只大熊猫3天吃掉竹叶36.24千克,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竹叶
9, 甲乙两地相距66千米,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2小时,返回时用了1小时,这艘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 120千克油菜籽可榨菜油38千克,每千克油菜籽可榨菜油多少千克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1米,比宽长2米,在这块菜地上共收445.5千克,平均每平方米地收多少千克
12,一批货物75吨,已经运了6次,还剩41.4吨,平均每次运了多少吨 剩下的还要运几次 (结果保留整数)
13, 五(1)班有45人参加了兴趣小组,是五(2)班的1.5倍,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了兴趣小组
14, 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19.68,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8.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9.4,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15,一台磨面机1小时可磨面粉5.6千克面粉,那么这台磨面机4.5小时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1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7,小明和爸爸玩电动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10元,找回2.5元,电动飞机的票价学生是成人的一半,那么学生票和成人票各是多少元
18,小明3月份用的零花钱是48.64元,是小红的3.2倍,小红这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元
1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0, 王老师用7.8元买了6千克桔子,每千克桔子多少元 用1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除不尽保留两位小数)
21,一批煤,每天烧3.6吨,可以烧30天,如果每天烧2.4吨,可以烧多少天
22,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用方程解)
23, 现有80.8千克的油,容量为4.7千克的油桶多少只才能全部装完 (得数保留整数)
24每千克苹果3.2元,买5.2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 如果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元
应用题(4)
⒈ 文具店里钢笔原来每枝的售价是7.50元,庆"六一"活动中,钢笔的售价是7.00元,便宜了多少元
⒉ 服装厂做校服,现在每套用布2米,比原来每套节省用布0.2米,现在做880套校服的布料原来只能做多少套
⒊ 小凡有13.5元钱,小方有11.3元钱,两个人准备合买一套书,还差4.2元,这套书售价是多少元
⒋ 张奶奶在菜场买了6.5千克豆角,付出20元,找回1.8元,每千克豆角多少元
⒌ 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集树种,一班45人,每人集了0.13千克,二班36人共集6.15千克,两个班一共集多少千克
7,某机床厂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的1.2倍.平均每个月生产多少台
8,一段长58.8米的布,做了男装和女装各15套.每套男装用布2.4米,每
女装用布多少米
9,某商店上午卖出玩具车18辆,下午卖出同样的玩具车25辆,下午比上
午多卖122.5元.这一天共卖得多少元
10, 五(1)班第三小组数学期中测试的成绩依次是:89分,94分,76分,86分,98分,88分,89分,96分,100分.第三小组数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1,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一只蝴蝶每小时飞行7.75千米,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的速度是蝴蝶的多少倍
12,一个煤矿原全年产煤132万吨,实际每月比原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全年要几个月
13, 自行车2.5小时行45千米,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汽车7.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4,修路队修两条路,第一条长35.6千米,比第二条路的2倍 多5.6千米,第二条路长多少千米
15,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万册书,3天装订了0.75万册,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书最少需要几天才能装订完
16,施工队装一条水管,前4天装234米,后20天装1240米,这个施工队
平均每天装多少米
要求平均每天装多少米,先要求出 和 .
①一共装了多少米
②一共装了多少天
③平均每天装多少米 (保留两位小数)
列综合算式: .
17,在一次跳绳比赛中,五(1)班25名男生平均每人跳80下,23名女生平
均每人跳110下.全班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18,新明村挖一条水水渠,11月份前半个月挖了350米,后半个月挖了380
米.这个月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应用题(5)
1,某化肥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化肥322.4吨,第二季度生产化肥326吨,
这个化肥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小红上山每分钟走60米,15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10分钟到达出发地.小红上,下山往返一次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一辆卡车运一批货物,前4天共运254.5吨,后3天共运191.4吨.
这辆卡车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4,一辆卡车运一批货物,前4天共运254.5吨,后3天平均每天运63.8
吨.这辆卡车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5,一辆卡车运一批货物,前4天平均每天运63.625吨,后3天平均每天
6,解放军上叔叔进行军事训练,第一次5小时走21千米,第二次4小时走
12千米,第三次6小时走27千米.这三次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7,超市把2千克奶糖,3千克水果糖和5千克牛皮糖混合成什锦糖. 每千
克奶糖12.4元,每千克水果糖6.8元,每千克牛皮糖13.5元.混合的
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8,某工厂八月份上半月生产机床150台,下半月生产的台数比上半月的3
倍还多20台.那么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机床多少台
9,煤矿2004年上半年产煤600万吨,下半年产煤660万吨.(只列式)
①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②平均每天产煤多少万吨
③平均每个季度产煤多少万吨
10,汽车运一批货物,前3天运了57吨,剩下的每天运18吨,运了2天运
完.运这批货物时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11,五年级学捐款给希望小学情况如下表:
班级
五(1)
五(2)
五(3)
五(4)
每人捐款数
5
4.8
5.2
5.1
人数
51
50
52
49
(1)平均每个学生捐款多少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果园里有苹果树270棵,比梨树的3倍少30棵,梨树有多少棵
13,王阿姨买空11个暖瓶,付了200元,找回35元,每个暖瓶多少元
1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5米,长是12.5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15,学校书法组有168人,比美术组的2倍还多6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6,商店运来490千克水果,卖了7筐,还剩下147千克,每一筐水果是多
少千克
17,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
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
18同学们植树,五六年级一共植了560棵,六年级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1.5
倍,两个年级各植多少棵
应用题(6)
1,两袋面粉共88千克,甲袋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两袋各多少千克
2,两袋面粉,甲比乙重34千克,甲袋是乙袋的3倍,两袋各多少
3,少先队员在果园,上午摘了18筐苹果,比下午少摘了100千克 ,下午
摘了22筐,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4,今年10月份李明家用电131度,王强家用电120度,王强家少缴电费5.5
元.平均每度电多少元
5,公共汽车上原有一些人,又上来25人,然后再下去了8人,这时还剩34
人.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6,①王大爷准备用400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果长是宽的
3倍,这个养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②王大爷准备用400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果长比宽多
80米,这个养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7,三,四年级共植树360棵,其中四年级植的棵数比三年级的2倍还多
30棵.三年级植树多少棵
8,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猴子比熊猫多30只,猴子与熊
猫各有多少只
9,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猴子和熊猫共35只,猴子与熊
猫各有多少只
10,一枝钢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4倍,李老师买了一枝钢笔和5枝圆珠
笔,一共用了12.6元.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比一座普通住宅楼的31倍多3米,
这幢普通住宅楼高多少米
12,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7倍,小明比爸爸小27岁.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13,小明买5本日记本比买1本故事书多用5.8元,已知一本故事书的价钱
正好是一本日记本价钱的3倍.一本日记本的价钱是多少元
14,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
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15,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
时行80千米,两城相距77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210千米
16,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
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相遇时,两车各
行了多少千米
17,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
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距300
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某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
遇.已知甲火车每小时比乙火车慢8千米,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各是
多少千米
应用题(7)
1,学校买了18个篮球和20个足球,共付了490元,每个篮球14元,每个
足球多少元
2,师徒两人在15天完成465个零件.师傅每天制造18个,师傅每天
完成的件数比徒弟多多少个
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具隧道.15天共开凿了2070米,甲
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4,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个隧道.开凿了15天,甲队比乙队少
开凿了120米,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5,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个隧道.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
天开凿73米,铺了多少天后,甲队比乙队少铺120米
6,粮站有大米64吨,要求一次运往某地,大卡车每辆装5吨,小卡车每辆
装3吨,现有大卡车8辆,还需要小卡车几辆
7,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
行了240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另一辆汽车.如果从乙地开往甲地的
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算一算,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
8,食堂买来大米800千克,吃10天后,还剩200千克,每天吃多少千克
9,一批大米,每天吃60千克,吃10天后还剩200千克,大米共多少千克
10,有36米布,正好做10件成人衣服和8件童装,成人衣服每件用布2.4
米,童装每件用布多少米
11,丰华村原有8户装了电话,现在装电话的户数比原来的13倍还多2户.
现在有多少户装了电话
12,华村现有106户装了电话,比原来装电话户数的13倍多2户,原来有
多少户装了电话
13,每本练习本0.16元,每枝铅笔0.25元,买9本练习本和8枝铅笔共付
多少元
14,①畜牧场有羊的头数是牛的4倍,羊和牛一共有175头.羊和牛各有
多少头
②畜牧场有羊的头数是牛的4倍,牛有35头,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头
15,小明买2元的邮票和5元的邮票共用69元,买5元的9张,买2元的几
张
16,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1.5倍,求它的宽是多
少厘米
17,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段长125千米的路,甲每天修4千米,修2天后,乙加入又共同修了13天后全部完工,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18,商店卖出的白糖和红糖共240千克,卖出的白糖是红糖的4倍,红糖和
白糖各卖出多少千克
19,水果店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48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1.8倍,运
来苹果和香蕉各多少千克
应用题(8)
1,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加工12个,乙每小时加工10
个,两人共同加工5小时才把任务全完成,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2,甲,乙两人共同加工110个零件,甲每小时加工12个,乙每小时加工10个,两人一起加工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3,甲,乙两人共同加工110个零件,经过5小时完成,甲每小时加工12个,乙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4,王师傅加工600个零件,起先每天加工60个,8天后余下多少个
5,王师傅加工600个零件,8天后还余下120个没有加工,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
6,王师傅,赵师傅一起加工零件,王师傅每天加工12个,赵师傅每天加工10个,8天后,王师傅比赵师傅多加工多少个
7,王师傅,赵师傅一起加工零件,王师傅每天加工12个,8天后,王师傅比李师傅多加工16个零件,赵师傅每天加工多少个
8,王敏的家离学校56米.早上上学他走了98步,中午放学走了103步,下午上学走99步,下午放学走100步.他走一步大约是多少米
9,小华走一步大约是a米,他从教室到图书室一共走了420步.①教室到图书室大约有多少米 ②当a=0.65米时,教室到图书室大约有多少米
10,小红在边长50米正方形地的四周走了一圈,一共走了400步.①他平均一步走多少米 ②正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一块三角形地0.4公顷.它的底是100米,高是多少米
12,李强在75 米的直路上走了四次,第一次走148步,第二次,第三次都走了150步,第四次走152步.①他平均一步走了多少米
13,他家距学校大约有880步,大约有多少米
14,一块梯形状的小麦地,上底是180米,比下底短40米,高是上,下底总长的一半.①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5吨,这块地收小麦多少吨
15,王老师的步长大约是0.7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980步,他家距学校大约是多少米
16,李红沿40米直路走了3次,分别是79步,79步,82步.她平均每步走多少米
17,钱叔叔在一块正方形大豆田的最外边走一圈,走了800步,他一步大约是0.8米.每公顷收大豆4.5吨,这块田一共收大豆多少吨
18,一块三角形小麦地一共收小麦2.4吨,每公顷收小麦6吨.小麦田的底是1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19,某化工厂九月份前20天平均每天生产化工原料18吨,后10天一共生产原料204吨.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原料多少吨
20,在75米直路上,小田要走125步,爸爸只要走100步.照这样的速度,他们从家中同时向相反方向出发,各走500步.两人相距多少米
21,一块长方形广告牌长8米,宽2.5米.如果油漆广告牌的两面,每千克油漆可以漆4平方米.油漆这个广告牌要油漆多少千克
22,商场中一种钢笔的单价是9.8元,是一种铅笔单价的4.9倍.小丰买这样的钢笔铅笔各一枝,要用多少元
应用题(9)
1,
数量(只)
单位(元)
总价(元)
足球
46
排球
5
38.8
合计
大写:伍佰陆拾贰元整 小写:562.00元
算一算足球有多少只
2,宏远修路队上半月筑路3.2千米,比下半月少0.3千米.这个月一共筑路多少米
3,东风生产组一个星期植树1800棵.前3天平均每天植树580棵,余下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季 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产量(吨)
180
198
200
202
4,
①平均每个季度的产量是多少吨 ②平均每个月的产量是多少吨
5,工人们要运860吨沙子.前5天每天运60吨,余下的每天多运20吨,余下的运多少天可以运完
6,少先队员帮图书室修补图书,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修补42本.第一小组18人,平均每人修补6本.第二小组12人,平均每人修补多少本
7,修路队修公路2.88千米.前3天每天修0.4千米,剩下的要求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8,海虹小学有学生1012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9,恒丰粮店原来有大米60袋,一共重1.5吨.现在又从外地购进同样的大米18袋.这个粮店总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城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5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5千米.经过几小时后 两车相距270千米
11,小蓉在40米直路上走了三次,分别走了83步,78步,79步.她从家到学校要走450步,她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12,红丰玩具厂原每天生产布娃娃450个,20天可以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50个 ,实际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13,一台压路机上午比下午多压路0.75公顷.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这台压路机平均每小时压路多少公顷
14,商场中一种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8倍.小王买1枝钢笔和3枝铅笔一共付出15.4元.1枝钢笔比1枝铅笔贵多少元
15,服装厂以前做一套西装用布料2.4米,现在改进裁剪技术后每套可以节约布料0.1米.现在做600套的布料,以前只能做多少套
16,解放军进行野营训练,前3天平均每天行9.8千米,后4天一共行41.3千米.这一周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应用题(10)
1,王老师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砖铺教室,要720块.后来改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砖,要用多少块
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A港出发,8小时后甲船在乙船的前面12千米.甲乙两艘船的速度和是70.5千米,甲乙两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大树高16.8米,比小树高7.95米,两棵树一共有多少米
4,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比自行车的2.2倍还多0.7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学生练习篮球投篮个数统计如下表:
每人投中个数
8
9
10
人 数
6
13
6
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6,甲乙两个修路队,从长4400米公路的两端同时修路,8天完成任务,甲队每天修的米数是乙的2倍,乙每天修多少米
7,商店中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5.6倍,李洋买一枝钢笔比买一枝铅笔多付了8.28元.一枝钢笔值多少元
8,玩具厂,原8天生产一批玩具,每天生产45个.因特殊原因必须提前2天完成,这时应每天生产多少个
9,某工厂第一次运进煤18.8吨,比第二次少0.95吨,两次一共运进煤多少吨
10,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58千米,后5小时共行312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东林村植树情况如下表:
类别
组别
合计
杨树(棵)
柳树(棵)
第一组
1900
1240
第二组
4000
2020
第三组
3060
980
①填好表格. ②平均每组植杨树多少棵
12,星光果厂,工人们第一天包装750箱苹果,第二天包装800箱,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得包装费90元,第一天应得包装费多少元
13,小红买了一套衣服共用了186元,上衣是裤子的2.1倍,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14,食堂中十月份用水78吨,比九月份多7.8吨,两个月一共用水多少吨
15,王华用50元买了12本练习本,每本1.8元,剩下的钱买了4枝钢笔,钢笔每枝多少元
16,某商场运进苹果7.2吨,是梨的1.8倍,苹果比梨多多少吨
1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8小时后甲车在超过中点24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8,工地上上午运进8车水泥,下午同样运进水泥11车,下午比上午多付水泥款3180元,上午付出水泥款多少元
19,水泗荷园二期投资386万元,比一期的2.5倍少64万元,一期投资多少万元
有关爱国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生在苦难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他英勇牺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牺牲时年仅13岁。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听远处传来枪炮声。他们看到一些逃难的老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搀扶着老人,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由北向南走进了上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给铁旦,和几个小伙伴跑进了村子。只听一个中年难民嚷道:“日本鬼子从张家口往这边打来了,你们怎么不跑啊?”
王二小一听日本鬼子来了,急急忙忙跑回家里。
王二小的家是什么样呢?
原来,他们家不是本村的人,因为穷只得住在庄北一个破奶奶庙里。奶奶菩萨早就拆掉了,屋里只有一个破土炕和一张破桌子,几口缸里有点儿杂粮。
二小慌慌张张跑进破庙,一进屋就说:“爹,娘!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呻吟着,娘说:“你爹病成这样,往哪儿跑啊!”爹说:“还不快放牛去,丢了人家的牛,赔得起吗?”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来了。
这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开到了上庄村北头,中队长桥本拿望远镜朝村里瞅了一会儿,就下令开枪开炮。村里一下子像开了锅,、炮弹一起飞进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着起了火,哭声四起。
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呻吟,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和二小俩钻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颗炮弹打来落到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里。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赶紧把娘从乱士石里救了出来。
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邻居齐存礼听到王家的哭声跑了过来,也难过他说:“别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让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里穷,又说:“俺家老爷子有一口棺材,先给你爹用吧!”
齐存礼和王石头把棺材抬了过来,在奶奶庙后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殓,埋葬了。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又被抓去修炮楼。
这天一大早,村长冯进财和日本鬼子中队长桥本在村子里抓劳工。村里的人都恨冯进财,不叫他村长,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长把桥本领到奶奶庙前。
桥本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说:“你的。。。身体。。。好好的。。。修炮楼去!”说着,两个日本鬼子就把王石头捆了去。
塌鼻子村长让两个村丁把二小家的粮食又抢走了。还把二小家的一根木头也搬上了车。王石头被抓去修炮楼,每天背石头,运木料,修路,砌墙,没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着
命干。
二小妈生着病,心里惦着石头:干那么重的活,不吃东西哪成啊!可是,家里没有粮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个粗碗,里面放了一点儿小葱和咸菜,让二小给哥哥送去。二小提着粥罐,来到修炮楼的工地。四面拉着铁丝网,2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见哥哥和八、九个青年农民,每人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低着头,弯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炮楼走去。他们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衫。日本鬼子发现谁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地抽打。一个日本鬼子朝王石头肩上使劲抽了一鞭子。王石头一个趔趄没有站稳,石头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队长又往石头身上狠抽了十几鞭子,还用脚踢他。王石头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怒火燃烧。心想:你这个小日本这么狠,今天也让你看看中国人的厉害。说时迟,那时快,王石头突然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走到鬼子小队长身后,猛地朝他的头上砸去。鬼子小队长倒在地上见阎王去了。
王石头此时像一头猛牛,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不给鬼子干了,快跑啊!”
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见哥哥朝对面山上跑去,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来,继续修炮楼,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对民工看管的更严了。
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头靠铁丝网的地方坐下来,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来,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着小葱和咸菜。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发现罐底还有7个鸟蛋。这是妈妈专门给他拿来的,妈妈一个也没留。
二小吃了一个鸟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妈妈什么也不吃,怎么行呢?想到这儿,二小下决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妈妈。
二小一直没有睡,他在仔细观察着工地上的动静。一弯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满天。民工们劳累了一天,都东倒西歪地倚着石头睡着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背着枪,打着手电在工地上巡逻,一个鬼子还牵着一条狼狗。
二小发现鬼子和伪军巡逻有一定的路线,从工地的一头到另一头来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钟。这不是一个空挡吗?
二小趁着鬼子和伪军走远了,用一根木棍把铁丝网撑开,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
巡逻的鬼子发现有动静,立刻打开手电,军犬也奔了过来。敌人开枪了,军犬狂叫着。二小仗着路熟,钻过铁丝网,接连翻了几个跟斗,滚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庙。
屋里漆黑,一点地动静也没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灯点着
一看,他惊呆了。他看到娘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双眼紧闭着,用手一摸娘的头和手,冰凉冰凉,不由得痛哭起来。娘是活活饿死的啊!
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妈妈又被活活饿死了。二小的心里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他默默地想,这深化大恨一定要报
奔向解放区
王二小从敌人修炮楼的工地上跑出来以后,鬼子到处抓他。二小在上庄呆不下去了,怎么办?
齐存礼叔叔说:“从咱们这儿往南一百多里地,是八路军的巩固区,你去找八路军吧!”二小想到他娘刚去世,为难地说:“俺娘。。。。”话没说完,齐存礼就说:“你娘的后事,俺帮你办。”
齐叔叔的儿子铁旦把一小袋贴饼子放在二小的手上,说:“二小哥,这点儿干粮,你路上吃吧!路远,多小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王二小向娘磕了一个头,走出了家门。
二小走在狼别沟里,天黑漆漆的,路上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起风了,又下雨了。二小摔倒,又爬起来,他找来一根树枝拄着。走着走着,二小听到了狼的嚎叫声,两条恶狼紧紧地追着他。他想起爹的话,看见狼不能跑,你跑他就追,你蹲下来拿块石头,狼就不敢过来了。想到这儿,二小蹲下拾起两块石头扔向了狼,狼果然跑掉了。
王二小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觉得肚子饿了。他掏出一个贴饼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肚子好受多了。这时候,日本鬼子的巡逻队过来了。5辆摩托车,“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车上还架着机枪,闪亮着车灯。二小赶紧躲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冷飕飕的,还滴着水,二小想睡也没法睡,只好来回蹦达暖暖身子。天亮了,二小不敢在大路上走,等到天黑才继续赶路。秋雨又下了起来,秋风一阵阵刮着,二小顶风冒雨,咬着嘴唇向前走。他心里恨透了日本鬼子。
走着走着,他远远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亮着灯光,前边有人家。他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灯光又给了他希望。他奔着亮光,艰难地来到一座茅屋旁,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二小耐心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开了门,吃惊地说:“哎哟,孩子,你咋弄成这个样子?”
二小难过地说:“爷爷,我是上庄人,爹娘都被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抓去修炮楼也不知跑哪儿去了,鬼子还要抓俺,俺没处。。。。。。”
老人赶紧把二小拉进屋,说:“快脱了衣服洗一洗吧!”
屋里收拾得挺干净,墙上挂着一支,还有兔皮、狼皮、狐皮。老人看样子是一位猎人。
二小洗完澡,换上干衣服,挺舒服。这时候,天快亮了,老人端来了热粥、窝窝头。吃完了饭,老人问二小:“孩子,你叫啥名字?要上哪儿去啊?”
二:“俺叫王二小。俺要去找八路军,为俺爹娘报仇!”
老人说:“找八路军,还有一百多里地哪!先睡一觉,天黑再走!”
王二小美美睡了一大觉,直到天黑。
二小要上路了,老人拿出一些窝头、兔肉,让二小路上吃。二小心里感到暖融融的,说:“老爷爷,谢谢您了!”
老人笑了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儿子也是八路军。日后,你打鬼子立了功,俺老汉还要给你庆功呢!”
二小背上包袱,在夜色中上路了。
一路上刮着风,还下着雨,二小也看不清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浑身是泥,两腿无力.他感冒发烧了。一不小心踩着一块石块,摔倒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了。二小己经来到了狼牙口村的街上,都半夜了。
狼牙口村的农会主任高林山开完会回家,发现街边躺着一个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赶紧把孩子抱回家,让妻子去熬了一碗姜糖水。高林山给二小脱下湿衣服,替他洗了身子,换上干衣服。妻子端来了姜糖水,二小咕通通就喝了,瞪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地方啊?”高林山告诉二小:“这里是二区南马庄乡狼牙口村。你淋雨晕倒在街上,俺把你抱回来,可醒过来了。孩子,你叫啥名儿,从哪儿来啊?”
二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二小才说:“俺家在六区上庄。鬼子打死俺爹,饿死俺娘,抓走俺哥,又要抓俺。。。。。。”二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高林山安慰二:“孩子,你别愁,这里是巩固区,俺们农会会照顾你。你在上庄干些啥营生啊?”
二小回答说:“俺给地主放牛。”
高林山说:“那好,俺家有牛,村里还有六、七户有牛,你就放牛吧。”
从此,二小就为这六、七户人家放牛。轮流在各家吃饭睡觉。二小放牛挺认真,大家对他也挺好,还送他衣服、鞋袜。
参加儿童团
一晃,王二小在狼牙口村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得很好。这里和上庄不一样,上庄是敌占区,这里是八路军的巩固区。特别是,这里不仅有八路军、民兵队,还有儿童团。
这天,天快黑了。王二小放牛回村,看见村边大槐树下,儿童团长雷娃正在领着儿童团员练操。儿童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戴着八路军军帽,有的用木棍或秫秸杆当枪,有的腰里还扎着一条;旧皮带。他们还高声唱着《儿童团团歌》:
我们是儿童团员,
我们为抗日站岗。
手握着红楼枪呀,
哪怕那个风雨狂。
你要想过路么?
请你拿出路条!
二小听着听着,心里不觉有点地难受。人家儿童团员多神气呀,自己来了几个月了,就整天放牛。。。。。。
回到高主任家里,二小还是闷闷不乐。高林山看二小这样,就问:“二小,有啥不高兴的事呀,嘴巴撅得比天高?”
二小低着头不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对高主任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村里的娃娃们都参加了儿童团,就俺不是!”
高林山一听笑了起来,说:“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好办,你写一个加入儿童团的申请不就行了?可有一样,参加了儿童团可要积极的干!”
二小在高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写了一份参加儿童团的申请。
二小真的成了一名儿童团员,甭提多高兴了。在儿童团里,二小比谁都干得积极。除了站岗查路条,二小做了不少事。
骑兵连的战士接到命令到下壶关打鬼子去了。这一天,高林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脸愁云。二小见了,忙问:“大伯,你有啥心事啊?”
高林山说:“部队走了两三天了,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听不到枪炮声。他们带的干粮不多,你说急人不急人!”
二小听了也说:“他们的马草也不多。”
两个人都动起了脑子。二小灵机一动,说:“大伯,俺们现在就发动大伙准备口粮、军草,后半晌就给部队送去。我这就跟雷娃说一声儿,发动儿童团员上山去割马草。”
高林山听了直点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有点子。
全村人都忙着生火,烙贴饼子。20多个儿童团员都到村北的山上割马草去了。
二小挥着镰刀,数他割得快。你看,他把小布衫也脱了,只剩下红肚兜,光着膀子,弯着腰,手快如飞。他还挺有心眼,准备了两把镰刀,磨得光光的换着使。二小割满了两筐青草,又帮着别的女孩子割,还不到晌午,儿童团员们就完成了任务。
吃完晌午饭,民兵和儿童团员们就出发了。每个儿童团员都背着两筐草,天气又热起来,脸上直冒汗,可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下壶关的山头上,骑兵连吴连长首先从望远镜里看到老乡们和儿童团的送粮送草队伍。他骑着战马飞快迎过来,拉着高林山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来得太好了!”他又转过身来对儿童团员们说:“你们立了一大功。咱们的军马没有草吃就不能打仗,你们的草送的真及时,谢谢你们了!”
儿童团员听了吴连长的话都非常高兴,这草没白割,挨点儿累也值了。
战斗很快打响了,骑兵连消灭了鬼子的一个中队,缴获了不少。
日本鬼子不甘心在下壶关的失败。他们打听到我们的骑兵接受了新的任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作战去了,就由日本鬼子的中队长佐佐木带着一个小队日本鬼子和一排伪军来袭击狼牙口村。
佐佐木一伙来到狼牙口村,却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圈里猪也没有,村子里静悄悄的。佐佐木发火了,问道:“八路的没有。。。。。。老百姓、牲口。。。。。。统统的哪里去了?”
翻译官报告说:“老百姓都跑了,牲口、粮食全坚壁起来了。”
佐佐木举起战刀,下令:“搜!给我搜!“
日本鬼子到山沟里搜,也不见人影。过了一会儿,伪军排长来报告:“太君,烨树沟里发现了几十个老百姓!”
佐佐木的小眼睛一转,大叫道:“把他们。。。。。。统统的。。。。。。包围起来!”
群众被包围了起来,山头上架起了机枪。
鬼子中队长佐佐木站在岩坡上开始训话了,叽里呱拉不知说的什么。翻译官说:“太君说了,你们不要怕,只要说出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就没事儿。”
没有一个人说话,山谷里静静的。佐佐木气得脸像猪肝,大声吼道:“快说!再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半天,还是没人说话。佐佐木冲下岩石坡,抓住一个青年农民的衣襟,毗牙咧嘴地说:“你的快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那个青年农民“哇哇”地叫着,佐佐木使劲地打他、踢他,他叫得更凶,还是说不出话来。
高林山对佐佐木说:“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佐佐木一把抓住了高林山吼道:“他是哑巴。。。。。。你的会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高林山不慌不忙地说:“俺是个老百姓,俺不知道。”
翻译官帮腔说:“快说吧!不然劈了你!”
佐佐木气急了,举起军刀就要劈过去。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王二小挺身站了出来。他想,高大伯是农会,是他把自己抱回家里,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他不能死啊!
佐佐木收起了军刀,向二小问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
二小沉着地说:“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
佐佐木狡猾地说:“你的。。。。。。小孩。。。。。。不骗人。。。。。。”
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伪军在后面紧跟着他。
王二小东走西转,把鬼子兵领进了深山沟。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二小指着说:“太君!你看,就是那个洞!八路军的伤员、粮食就藏在那儿!”
佐佐木逼着二小:“你先。。。。。。进山洞。。。。。。”
二小急忙钻进了山洞。鬼子们慢吞吞地跟着。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连走带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来到一个叫猫儿洞的地方,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气得佐佐木直跳,骂道:“中国小孩。。。。。。狡猾。。。。。。”说着,掏出朝洞里开了几枪。
二小早就钻出洞,飞也似的跑到烨树沟,大声对高主任和乡亲们喊道:“赶紧钻到洞子里,鬼子要来了!”
乡亲们安全转移,骑兵连把鬼子和伪军包围起来。
乡亲们把二小围了起来,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机智勇敢。高主任说:“孩子,是你救了俺,救了乡亲们!”村妇救会曹主任也搂着二:“是你用调虎离山计救了乡亲们,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只想着大伙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危险。”
王二小参加儿童团以后,经受了锻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迅速、茁壮地成长!
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和,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
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最后,我想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一遍。我不会唱歌,用歌声来缅怀英雄,同时表达我们继承和学习英雄革命精神的决心。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还含着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谁摧毁了中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中国版图的轮廓犹如一只雄鸡,而东北三省则正好处于关键的鸡首位置。东三省在上个世纪的50-80年代里,在重工业的生产方面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契合,东北曾拥有过辉煌的昨天。
“一五”打造大工业摇篮
东北有近百年的大机器工业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日伪统治东北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一定发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工作母机达1312台。各种产业工人总数约为127万。这些遗留的工业,很早就奠定了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中心的地位。20世纪40年代末和建国初期,东北依托毗邻苏联的地缘条件,最早引入经济体制,成为当时新中国建立后,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心地区。“一五”时期(1953-1957),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这一时期国家仅对辽宁工业的投资,就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8.5%。通过集中投资,在东北三省创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中国工业摇篮”东北工业基地,以此形成了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东北产业体系。
“东方底特律”横空出世
当年东北工业基地在中国的地位之重在全国可谓无出其右。东北为新中国工业崛起,曾孵化出无数神奇。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大洋探秘,第一个软件园……。无数个新中国第一,就从这里冉冉升起。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建成投产,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长春从此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心。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巨头出现之前,长春一汽曾是当时亚洲汽车业的老大。
钢铁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自动化炼铁炉,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11月先后建成。该公司薄板厂、第二初轧厂也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产。此外,北满钢厂、本溪钢铁公司基本竣工。辽宁的钢铁工业成为中国重工业的基础工业。
在50年代末,东北地区掌握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重工技术,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如年产15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年产240万吨煤的煤矿。
石油“血库”支撑中国半世纪
东北工业建设的第二波高潮是60年代初的石油大会战。50年代末,在黑龙江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来自西北、华北的数万石油工人浩浩荡荡开进松辽平原腹地的荒原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4月14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大庆石油基地逐步建成。
之后的40多年间,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上原油总产的一半,创造了连续27年每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纪录,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算是奇迹。大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血库”,支撑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时,大庆还向国家上缴了4061亿元税金,这是国家对大庆总投资的87倍。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出口创汇495亿美元。
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仅辽宁一省,从1953年到1994年,全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收入的71.5%。
燃烧岁月英雄辈出
在那些辉煌的年代里,无数响亮的名字都跟东北沾边,尽管这些人的原籍可能不是东北,但他们清一色都是在东北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时代巨人,王进喜、雷锋、孟泰……还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中国人也耳熟能详———鞍钢、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制片厂、大庆油田、沈飞、哈工大等等;另外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制造各种大型工业设备的骨干工厂,大庆的石油、抚顺的煤以及鞍钢的钢,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这些都是当年中国工业的血脉。30年前,东北名气最大的人除了王进喜外,就算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杨子荣当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现在任何一位当红的**明星。东北兵团在当时青年中的名气也很大,今天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中,不少总裁CEO之类的人物就是当年东北兵团的战士。
为什么东北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我们无法发展,越来越差?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就请往下看!
先看看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地".这个"偏居一地"是什么意思?中央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
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际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
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 当时东北区的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实力强,在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去看看老将军们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密集的铁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 大连是日本人在中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
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的产品.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理解吧!!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有了东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见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 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建设纲要"(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 请各位注意,经济时代,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 全国机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
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道). &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 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 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总理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 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辽宁,沈阳,鞍钢,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 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可,但是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的 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 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的)。!.
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的6 .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酒钢,水钢高一点点,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用鞍钢处的人的话讲,每天的流动资金的最低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 可以参考那几年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毫的松动.同时的首钢确实利税全退,国家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真是风光无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展了.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 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展了. 而这时,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是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 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 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 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北有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
但是,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年",其中关于地区经济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用心何其恶毒,决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 "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是这个"纲要"的指导思想。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 德国人民是幸福 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沦为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