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战斗机排名

2.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的编辑推荐

3.1953年10万美元合现在多少人民币?

4.如果你找不到人生意义,那就去探索火星吧 | 人类火星探索之旅

5.特朗普上任以来麻烦不断,他会下台吗?

世界战斗机排名

美国金价下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_美国金价能起飞吗

2012年世界战斗机排行

1 F-22A“猛禽”  ★20            制造:美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型号:正式生产型 F-22A点评:再度折翼的“猛禽”作为世界最强战斗机,美国空军的F-22“猛禽”在2012年里的新闻几乎只有两个关键词——“限飞”和“坠机”。

相关报道:※美军又一架F-22战机坠毁 距恢复飞行仅两个月※美军一架F-22战斗机在佛州坠毁 飞行员成功弹射※“猛禽”缺氧不敢远飞 美空军王牌部队要“造反”※美国防部宣布空军全面限飞F-22“猛禽”战斗机※美军飞行员驾驶F-22感觉缺氧 要求转往其他岗位

 

 2 F-35“闪电II”  ★18          制造:美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型号:空军型F-35A点评:涨价涨到令发达国家忍无可忍加拿大宣布停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机,重新启动购程序,招标时将考虑所有货源,寻找新的替代战机。

相关报道:※加拿大正式宣布取消F-35购 寻找新的替代※美国防长放行海军版F-35B 结束两年的“察看期”※中国专家:F-35战机是日本唯一而且无奈的选择※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支F-35B战斗机中队正式成立※美空军F-35A飞行员训练课程将从明年1月开始

 

 3 EF-2000“台风”  ★15.5          制造:欧洲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代表:“台风”Block 5 批次点评:“台风”首次击落了“猛禽”今年德国空军首次派出“台风”参加美国“红旗”战机对抗演习。在与F-22“猛禽”的模拟空战中,“台风”竟在近距格斗中连连得分。

相关报道:※阿曼订购12架“台风”和8架“鹰式” 值25亿英镑※中美均强化模拟空战 德军“台风”痛击美军F-22※英军举行“奥运卫士”演习 “台风”战斗机出动※欧洲“台风”战斗机在地面试验中达到新里程碑※“台风”战机落选印度百亿大单 英国首相不甘心

 

 4 “阵风”     ★15.5          制造:法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 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代表:“阵风”F4标准点评:出口印度之路行之不易国际战机市场最令人瞩目的“印度中型战斗机竞标”终于有了结果,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宣布赢得126架的大订单。

相关报道:※英国宣布停止援助印度 法国阵风战机大单成导火索※印法“阵风”交易要变肥皂剧:印方主管被揭受贿※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称2016年交付首批国产“阵风”※“阵风”战斗机首次试射ASMP-A超声速核巡航导弹※法军接收首架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阵风”战机

 

 5 F/A-18E/F“超级大黄蜂”   ★14.5      制造:美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代表:EA-18G“咆哮者”点评:F-35潜在的拆台者波音极力将“超级大黄蜂”系列打造成为“美国输出先进战斗机”的第二选项。F-35的恶劣表现,为波音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相关报道:※美海军为“超级大黄蜂”系列开发新导航系统※美海军完成“大黄蜂”系列机型任务计算机测试※波音开始生产“超级大黄蜂”的分布式瞄准系统※澳大利亚获EA-18G电子战飞机 由“大黄蜂”改装※美国海军一架F-18战机撞入公寓楼 飞行员跳伞逃生

 

 6 苏-35S“超级侧卫”  ★14.5       制造:俄罗斯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型号:正式量产型苏-35S点评:中国的订单将决定未来包括苏-35战斗机在内,当前俄罗斯的新武器研制可谓是细水长流。经过漫长的试飞,量产型苏-35终于等到了装备部队的消息。

相关报道:※俄媒透露售华苏-35战斗机价格:标准版超1亿美元※中国军方回应俄媒“中国将购24架苏-35”报道※简氏声称中国想要苏-35的无源相控阵而不是战机※俄媒:若中国不买苏-35 俄T-50战斗机将难以量产※简氏:首批6架量产型苏-35将于年底交付俄空军

 

 7 F-15改“先进攻击鹰”  ★13.5         制造:美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代表:对新加坡出口型 F-15SG点评:暴力和暴利的“攻击鹰”美国波音公司将向沙特出口84架全新的F-15SA战斗机,并且为沙特升级68架F-15S为F-15SA,总报价高达294亿美元。

相关报道:※中国巡逻机抵钓鱼岛让日本高度紧张 出动8架F-15※法国幻影与沙特F-15战机军演时相撞 飞行员逃生※美将向沙特出售新型F-15SA战机 装备相控阵雷达※沙特空军将升级68架F-15战斗机 费用近40亿美元※沙特一天内两架战机失事坠毁 F-15飞行员失踪

8 歼-10B       ★13.5         制造:中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性能:★☆市场能力:◆

细分型号:生产型 歼-10B点评:歼-10B:中国战斗机厚积薄发与最新问世的四代机相比,歼-10B已经算不上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但优势在于其技术成熟,气动外形、雷达系统等已获得相当进步。

相关报道:※新型歼-10B战斗机近日密集试飞 轰鸣声惊起鸟群※解放军组建首支歼10专职“蓝军”开展研究式对抗※航展公众日乌云密布:八一队展示歼10高超机动性※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歼-10执行空地打击任务※美媒:歼10已服役约250架 歼10B研制可能遇到阻碍

 

 9 F-16改“先进隼”   ★13        制造:美国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型号:出口型 F-16E/F点评:最后的生产线为台湾而等待随着新型F-35的问世,F-16的生产线将于2016年关闭,但美国国会在2012年底的新法案却建议继续后延F-16生产线一段时间。

相关报道:※洛·马公司宣布F-16生产线关闭时间继续后延※以媒称窃贼盗走数台以色列空军F-16战机的发动机※土耳其增派25架F16战机防挑衅 叙土边境暂复平静※美军F-16战斗机和C-130运输机将于今年驻扎波兰※比利时一架F-16战机与鸟相撞坠毁 飞行员安然无恙

10 JAS-39“鹰狮”     ★13        制造:瑞典

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隐身能力:★☆市场评价:◆◆

细分代表:生产型 JAS-39C/D点评:低成本战机也开始变黄金价为分摊成本,瑞典和瑞士不得不联合开发改进型JAS-39E/F,最新的单机全部成本已超过1.48亿美元,但在当前已不算特别昂贵。

相关报道:※瑞典透露下一代“鹰狮”:将购入40-60架※“鹰狮”配套的“大乌鸦”AESA雷达即将交付(图)※俄法“阵风”战机团队:瑞士选择“鹰狮”NG不合理※“鹰狮”赢得瑞士战斗机竞标 凸显小订单优势※“鹰狮”战斗机在范堡罗展示优异的短距起飞性能。

谢谢

望纳!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的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下一步,房价真会出现拐点吗?谁来拯救中国股市?金价为什么连跌二十多年之后一路暴涨?谁在为通货膨胀买单?

人民币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中国的经济是向下还是向上?

一部关于中国房价、股市、物价、金价、钱价等七大热点话题的全新解读!

一部为企业家、投资者拨开迷雾,指明市场发展规律的投资指南!

一部为大从读者解颖释惑,全面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普及读本!

站在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窗口,中国经济有太多现象让人看不懂。房价、股价、物价、金价、钱价、人价、经济周期,向下还是向上?中国经济将走向哪里?

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正如一架装满了油、载满了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我们正处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前夜,而大爆发的引爆点,很可能是类似国有股减持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经济决策的出台。

——摘自2004年4月8日《中国财富》创刊号韩秀云专栏

1953年10万美元合现在多少人民币?

嘿嘿,看你怎么看,只能告诉你,按照硬通货黄金价格来比较,1953年黄金价格大约是1克兑换35美元左右,10万美元换算为大约3000克黄金。现在黄金价格为390人民币左右(当时中国黄金不流通,无正常兑换价),3000克黄金大约相当于120万人民币左右。

但是个人感觉1953年10W美元的购买力肯定是强于当时的120万人民币。

如果你找不到人生意义,那就去探索火星吧 | 人类火星探索之旅

前言:之前,我在 《永恒的折腾》 里思考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才是最有效的活法。 带着这股思想,我最近集中地在思考,查阅,很多与延长生命价值的内容与书籍,甚至影音资料。而最近,我看到了一个关于“机器人探索火星15年”的故事,我被这个故事的精神与人触动,特此分享。本文由整理网络资料而成。

故事的起源,美国的火星探索之旅。

美国从二战后的几十年,一直在探索外太空,这一点在我没有深入阅读太空史,我是感受不到其伟大的,直到这几年,我国天问号,各种科技实力追上来之后,我反过头去看美国的外太空历史,我才发现美国人的探索精神,其实很值得学习。

从1961年到12年,美国通过阿波罗任务实现了六次登月,阿波罗任务也被誉为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对于全体人类而言,成功登月也让我们成为全新的“跨星球”物种。

而很快,美国在成功登陆月球之后,就开始把目标放在了火星。然而,火星探索明显是比月球探索更加艰难的任务。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的苏联VS美国的战绩来了解。

从美国航天局NASA统计的人类火星任务列表来看,美国苏联是探索火星最多的国家,而美国也是成功次数最多的国家,但也是失败次数很多的国家。

美国于2001年成功发射了“火星奥德赛”探测器,首次发现火星地表下面存在水冰,这预示着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火星奥德赛”至今仍在进行科学探测并为火星上的着陆任务提供通讯中继,是目前火星探测器里“服役期”最长的一个。

2003年,美国第二代“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成功发射。

与第一代火星车相比,第二代火星车性能大大增强,实现了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勘测。

“勇气”号和“机遇”号发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水的证据,也让科学家们获取了对火星历史上水文活动的详细资料。

而也是这段探索故事吸引了我,我特别去了解了下这次火星寻水之旅的来龙去脉。

第一幕:任务艰巨,临危受命

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适合开发的星球,人类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探测,但早期探测的失败率很高,苏联甚至直到解体都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成功。在经历上世纪60-70年代冷战时期的疯狂后,人类火星探测戛然而止,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重新开始。但是很不幸,美国开局的火星观察者号(1992年)失败,俄罗斯开局的火星96号(1996年)也在升空后失败。

直到1996年,美国的全球勘探者号才迎来成功,与它一起前往的还有探路者号着陆器/旅居者号火星车,小小的旅居者号也在19年成为人类第一辆成功着陆的火星车。相比较只能定点着陆的着陆器,火星车有个巨大的优势:能够移动,这一条就足以说明它们的价值。但它实在太小,仅为10多千克而已,携带的仪器自然不可能拥有复杂功能,仅仅工作了几十天就宣告任务结束。人类迫切需要一个全面、复杂、多功能的火星车登陆火星。

在这种需求下,NASA的火星探测就正式立项了火星探测漫游者(Mars Exploration Rover,MER)项目,它包括两个重量为185千克的火星车,MER-A和MER-B,二者完全相同且互为备份。但没想到,1999年美国两个抵达火星的任务再次面对浩劫:大气勘探者号轨道器直接焚毁在火星大气中,极地登陆者号则在距离地表仅40米处坠毁。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辆火星车完成任务的压力可想而知,失败的代价使人类火星探测再次陷入低谷。

第二幕:鼓足勇气,抓住机遇

的是,2001年发射的火星奥德赛号轨道器取得巨大成功,它可以为地面功率较低的火星车提供信号转发,这意味着两辆火星车任务可以在2003年顺利踏上旅程。

因此, 这两辆火星车双胞胎兄弟被最终命名为勇气号(MER-A)和机遇号(MER-B)。 而事实上它们还有两个“堂兄弟”留在地球上用来测试,其中一个和它们的科学仪器、结构、重量几乎一模一样,用来测试各个仪器工作情况;另一个则轻一些、几乎不携带仪器,仅用来模拟火星重力下重量对机体结构的影响。

两个探测器分别在2003年6月10日和7月7日乘坐巨大的三角洲2火箭顺利升空,它们用了一条长达200余天的漫长霍曼转移轨道前往火星,并在次年1月份先后抵达。

第三幕:死亡七分钟和气囊弹跳

火星降落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火星引力低于地球,存在稀薄大气,但可以像着陆地球一样,使用空气阻力摩擦和进一步降落伞结合的方式减速。由于速度较快,摩擦能产生巨大的热量会不断在探测器表面积累,达到惊人的2100摄氏度(好奇号火星车降落过程)。但是,火星大气也过于稀薄,仅有地球1%不到,它的减速作用有限,所以不可能像地球一样使用降落伞即可完成最终减速。

此外,火星距离地球最近也在5000万千米级别,这已经意味着将近6分钟的往返通讯延迟,实际还要考虑二者自转造成的遮挡,实际时间远大于此。整个登陆过程不可能由地球上人工控制和监测完成, 从探测器开始进入火星大气边缘,到最终火星着陆,只有7分钟左右时间,必须靠自己。 虽然着陆时间短暂,全程却有上千个操作要独立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功亏一篑。例如2016年10月19日,欧空局斯基亚帕雷利号着陆器在执行任务时最后一刻失败,直接撞向火星表面粉身碎骨。否则它的着陆地点亦是机遇号火星车所在的子午线高原,如果成功它们将成为并肩战斗的伙伴。只是结果无比遗憾!

在进行大气减速、降落伞减速后,探测器降落装置必须利用反推火箭工作。但自带反推火箭会导致探测器底部被巨大的燃料箱、发动机、传感器等占据,一旦降落后就会成为死重,非常不适合应该自由移动的火星车执行任务。

最后勇气号和机遇号的选择方案是气囊弹跳方式 : 降落伞脱离后,依然取火箭反推方案进行减速和悬停确定着陆地点。 不过此时着陆器又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携带有反冲火箭和燃料罐,另一部分则将火星车折叠后牢牢包裹在巨大的气囊中。着陆器确定好着陆区域后,会将气囊弹出并用绳索牢牢吊住,稳步下降命令下达后绳索断裂。气囊在距离火星地表数米处释放,随后在地面经过多次弹跳后稳定下来。巨大气囊内部往往有平衡设备,能保证气囊停止后折叠的火星车跟地面保持正确的姿态,随后气囊打开,火星车缓缓展开并驶出,这个技术在探路者号任务时已经成功验证。

第四幕:龟速移动的火星“车”

为了成为一个可以移动的车,勇气号和机遇号必须装载额外的动力、成像和导航系统,这在定点着陆的任务中是基本不存在的。 两个探测器动力都来自两块背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它们用了当时地球上最为先进的多结太阳能光伏电池、可以吸收并利用太阳多个光谱中的能量,但由于火星表面太阳能远不如地球丰富且大气中布满沙尘,在最好的状态下太阳能仅能提供每天900瓦特小时的能量,不到一度电,平均下来工作效率普遍在半度电水平。

而当火星爆发全球性沙尘暴时,漫天的黄沙会急剧减弱太阳光照且附着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使得一天的产能仅仅为100瓦特小时的能量,火星车必须进入休眠状态。即便是天气最好、高峰时的900瓦特小时,这些能量仅能让地球上的普通热水器工作半个小时,只能维持一个40瓦的老式灯泡亮一天。 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尤其是避免夜晚时没有能量来源,在火星车上还背了两个7千克重的锂电池以储能。

考虑到这两个火星车是个高1.5米、宽2.3米、长1.6米、有6个轮子的庞然大物,还要完成复杂的通讯、导航、科研、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这点电力就很有限了。这跟大家想象的火星车在火星表面驰骋的场景完全不同,事实上两辆火星车的运动速度是以厘米/秒来计算,它们俩的“飙车”极限速度仅有5厘米/秒,而平均运动速度仅有1厘米/秒。

根据它的自我防护系统,它还要每开10秒就停下来20秒检查地形、避免风险。所以实际上火星车开的效果是:花了10秒钟,往前爬了大概一个人类手掌的长度,然后停下来喘息20秒钟,再继续努力往前爬。

第五幕:价值连城的“超级名车”

火星车还必须携带有大量图像拍照系统以导航和自我轨迹判断,毕竟火星上可没有人帮它们指路,必须自给自足完成。因此, 它们都携带了一个全景相机、导航相机安装在1.5米高的头部,身上还需要携带四个避险相机拍摄前后左右以避免危险, 可谓是标准的“畏首畏尾”。没有办法,毕竟这是个极其精密、造价高达4亿美元的一辆车,经过大致计算,平均下来大概每克的价值就接近15000人民币,这可比一辆用纯黄金(金价大约一克300人民币)做的车贵太多了。

不仅如此,它小小的能量依然要支持与地球的通讯,但显然这个能量太弱了,远远不够直接把信号发回地球。因此 它们的选择方式是依赖其他“前辈”帮忙转发和传递信号:美国的奥德赛号、全球勘探者号、MAVEN、侦察轨道器等都相继为它们提供过数据传输服务。

在解决了动力、导航、通讯等核心问题后,终于到了最重要的方面:科研! 虽然能量有限,两辆火星车依然携带了非常先进且高度集成化的科研仪器,它们基本都安装在火星车前部伸出的机械“手臂”上面。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整个背上几乎都是太阳能电池板,底部又全部是动力系统和结构系统。

在手臂上,既有穆斯堡尔谱仪、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磁体仪这种能够详细解读岩石和土壤中化学成分的仪器,也有热辐射光谱仪(装于头部)和显微成像仪这种能从远处和微观的近处观察土壤结构图像的设备。当然,为了这些仪器得到研究的样本,还需要一个研磨工具,将岩石粉碎。在使用仪器时,火星车需要停下来,将大部分能量集中在机械臂上,机械臂把带有仪器们的前端缓缓抬到要研究的地方放下,仪器才可以开始工作。

第六幕:火星探测,使命必达

按照, 勇气号着陆在古瑟夫陨石撞击坑(Gusev Crater) ,这个170千米宽的超级撞击坑可能隐藏着火星土壤的深层秘密; 机遇号着陆在子午线高原(Meridiani Planum) ,这里曾经被发现存在大量的结晶赤铁矿,这意味着在远古时代这里极有可能是火星巨大的海洋/湖泊所在地。

两个小家伙抵达火星后果然不负众望,为我们带来了海量科研成果,大大补充了“前辈”维京一号/二号、探路者号/旅居者号任务的研究成果。它们进一步分析了火星土壤成分,相比较地球土壤中基本50%是水和空气、5%是有机物、45%是矿物质和金属而言,火星土壤中仅仅有2%的水和空气,而余下的98%都是矿物质和金属。此外,在火星土壤中还首次发现了镍和锌元素,这二者理应来自火星深层内核,这个发现意味着火星表面的土壤可能源自火山喷发而来,也就是火星亿万年前剧烈地质活动时期的产物。

勇气号曾经在一块火星岩石上进行过“深层次”研究,它钻出了一个4.5厘米直径、0.5厘米深的洞,几乎是一个婴儿的手掌般。看似人类可以轻松做到,但对勇气号而言已经着实不易:这是它一动不动钻探了两个小时的结果。经过分析这块石头的基本结构,科学家们发现只有可能水的参与才会形成这些微型纹理和孔洞。

它的“兄弟”机遇号则详细研究了大量类似地球上的玄武岩、表面覆盖了多层不同物质,它还去了一个富含粘土的山丘,以及一个远古湖泊的底部,那里发现了包括赤铁矿(一种铁锈)在内的含水矿物质,它甚至在撞击坑底部观测到了水流淌过后的痕迹,这意味着也许今天火星地下依然可能存在液态水。机遇号也比较遇到了一个来自太空的礼物:它找到了一颗铁镍构成的陨石,也是人类首次在外星球找到陨石。

这些都印证了火星在远古时期拥有温暖潮湿的环境。不过,它们经过研究化学成分后推出结论:火星曾经的海洋和湖泊并不像地球上的水体一样温和,而是绝大部分水体呈现强酸性,并不适合绝大部分地球生命生存。它们的研究远超于此,不过限于篇幅没法全部展开了。

第七幕:我们征服太空,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

在勇气号和机遇号出发前往火星前,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纽约标志性的两座世贸大厦轰然倒塌。这次袭击造成近3000人殒命,且相当一部分是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们,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事后全世界陷入了哀悼的气氛之中,这两个探测器也不例外。但正如它们的名字,代表了人类要越挫越勇的心情,在事后的遗迹清理过程中, 科学家们利用找到的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线缆保护罩,它用来保护岩石粉碎工具。

此外,它们的着陆地点也成为了纪念碑。其中,勇气号的着陆地被叫做“哥伦比亚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期间解体的灾难;相应地,机遇号的着陆地被叫做“挑战者纪念碑”,为了纪念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期间解体的灾难。在这两个载入人类史册的航天灾难中,各自有7名宇航员殒命,成为历史之最。

正如肯尼迪总统的名言:“我们选择登陆月球,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两辆火星车,也肩负着人类的伟大使命。

第八幕:老兵不死,创造奇迹

这两辆火星车的原工作时间都是90天左右,科学家们认为90天之后火星空气中的沙尘就会覆盖满太阳能电池板,导致能量过低而无法继续工作。但没想到的是,火星上剧烈的沙尘暴和大风天气却帮了忙,风吹去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尘土,让它重新暴露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中而获得新生。虽然在2007年火星巨大的沙尘暴中、99%的阳光被沙尘遮蔽了数月而导致这两个兄弟险些任务失败,但它们通过休眠方式在比地球风速快10倍以上的恶劣环境中最终幸存下来,赢得新生。

在这种情况下,勇气号一直坚持工作到2011年3月22日才宣告任务结束,此前它已经经历了轮子故障不能转动、且在2009年时就陷到软土中根本无法动弹,但它依然在那个坑里坚持工作了两年之久直到失联,那里成了它最终的墓地。

而机遇号情况好很多,它曾经也陷进过一片碎石沙地中,不过后来依靠地球上两个“堂兄弟”的各种模拟才最终花了一个半月时间逃离,那一小块地区也因此被重新命名为“地狱沙丘”。从此之后它更加小心,一直工作到2018年年中。

但后期的机遇号也在慢慢老去,每天的机上计算机会不断重启,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清空数据存储,它犹如沉沉暮年的老人一样患上了“痴呆症”和“失忆症”,让人惋惜又深感无奈。

勇气号和机遇号虽然移动速度极慢,但超长服役的结果却使它们成为了最优秀的火星车。 勇气号共计工作了2269天,机遇号工作了5000多天。机遇号以平均1厘米/秒速度运动创造了在太空中最远行驶里程的记录,它已经在火星表面行进了45千米以上,早已超过前苏联在13年发射的月球车二号(Lunokhod 2)在月球表面创造出的39千米的记录。机遇号就好比是龟兔赛跑里的乌龟,虽然慢但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不过悲剧的是,2018年火星又出现了席卷全球的巨大沙尘暴,机遇号由于能源问题再次陷入沉睡。年底沙尘暴消退后,NASA尝试了800多次联系都未能将其唤醒,最后只得宣布放弃。我们目前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两个火星车。

第九幕:华丽终章,亦是开始

勇气号和机遇号虽然任务已经结束,但它们的华丽终章并未结束。它们的巨大成功再次掀起人类火星探测的高潮,在此之后有一系列探测器抵达火星并长期工作。

2003年6月,欧洲火星快车轨道器和小猎犬二号着陆器抵达,轨道器至今仍在工作;

2006年3月,美国火星侦察轨道器抵达,至今仍在工作;

2008年5月,美国凤凰号着陆器抵达;

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抵达,至今仍在工作;

2014年9月,美国MAVEN大气专家轨道器抵达,至今仍在工作;

2014年9月,印度曼加里安轨道器抵达,至今仍在工作;

2016年10月,欧洲ExoMars轨道器和斯基亚帕雷利着陆器抵达,轨道器至今仍在工作;

2018年11月,美国洞察号着陆器抵达,至今仍在工作;

“核动力”的好奇号火星车,几乎是勇气号/机遇号的5倍大,各方面能力全面升级(图源:NASA)

未来的202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等,都将有新一轮火星探测任务前往火星,火星将迎来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毫无疑问,它们的研究成果,将会大大超越勇气号和机遇号。

火星探索之后续,未来的人类获将彻底征服火星

2004 年 1 月,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提出了 “新太空”: 2020 年前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性基地,同时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但他并未公布具体的登陆日期。

2017 年,特朗 普签署 “1 号太空政策指令”,宣布包括重返月球、登陆火星和深入探索太阳系在内的宏大。为此,美国重新组建了国家太空委员会,副总统彭斯出任。特朗 普也多次在推特上表示,NASA 应直接开展载人探索火星行动,并在未来几个月公布相关。

同年,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举行的第 58 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美国宇航局前局长迈克尔 · 格里芬声称准备在 2037 年把人类送上火星。但在美国航天局 2020 财年预算请求听证会上,NASA 现任局长吉姆 · 布里登斯廷确认,美国在 2033 年将宇航员送上火星,并在火星上生存 2 年。

对于探索火星,想争第一的可并非只有美国宇航局 。SpaceX、波音等各大航天企业也在私底下进行着较量。波音公司负责人丹尼斯 · 米伦堡曾在接受访时非常明确地表示:“第一个踏上火星的人将乘坐波音飞机飞往那里。”

丹尼斯 · 米伦堡的声明遭到竞争对手 SpaceX 的埃隆 · 马斯克的讽刺。他声称,“波音将在火星登陆竞赛中击败 SpaceX”的评论听起来就像是波音自己在说给自己听,这是在自欺欺人。

当然,对于埃隆 · 马斯克而言,他的梦想可不仅仅是把人类送上火星,他甚至还想改造火星大气,把火星改造成为一颗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马斯克最初是在一档电视节目期间表示,想通过核弹对火星进行加热。而且他并没有开玩笑,2019 年他还在推特上详细公布了这一。马斯克还扬言将建造 1000 艘星际飞船用于火星旅行。

虽然马斯克对火星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但是他曾承认自己可能无法亲自实现火星,原因是技术的发展有点差强人意。马斯克曾多次呼吁加速技术研发,他甚至宣称,如果技术成熟的话,他有七成概率会亲自登陆火星。从目前来看,如果不是嘴上说说的话,马斯克的梦想很有可能实现。

可以肯定的是,当 NASA 以火星为目标时,美国的各大私人航天企业并不会把目标仅仅局限于月球,火星竞赛已成必然。

早在 2003 年,为了给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法国太空局的科学家们在南极洲进行多种 “人类适应太空”实验。这是因为往返火星需要长达 2 年的时间。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孤独和无助可能冲破宇航员的心理防线,导致他们精神错乱。

为此,美国宇航局专门打造了 HI-SEAS 火星模拟基地。因为专家们认为,如果想真正了解宇航员可能遭遇的心理挑战,唯一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置身与火星类似的极端环境。经历过模拟测试的人员都深深体验到了宇航员的孤独与寂寞。

在美国宇航局的中,并未打算从地球直飞火星,而是以月球基地或者空间站为中继站。当然,这两者都还在准备当中。美国人尚未完成重返月球的目标,因此月球基地也只能是未来的一个梦想。但以月球基地为中继站的想法是深得人心的,因为月球极地存储的水冰完全能够制造未来的火箭燃料。

美国宇航局在 2017 年提出,在月球轨道建立一个永久性基地,也就是深空网关。它将作为未来太空探索的训练场地和技术实验场地,旨在为人类登陆火星或其它星球做准备。这个基地就像一个机场,飞往月球表面或火星的飞船可以在此加油、更换零件或者补充补给。

强大的运载火箭是人类前往月球乃至火星的基础,运载火箭是人类摆脱地球引力前往火星的基础,它也是整个人类航天最为重要的基础,它的能力往往决定一个航天企业以及一个国家航天探索能力的上限。

2015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倾力设计的太空发射系统 SLS 通过了专家审议,意味着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强大的火箭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SLS 系统是美国航天飞机衍生出来的重型运载火箭。它是美国宇航局的 “深空探测”的一部分,未来将肩负载人火星和载人月球任务。SLS 火箭类似于战神 IV 火箭,但其总推力比将超过此前最大的土星五号,它也将成为美国最强大的运载火箭。

2017 年,美国宇航局公布全新一代火星车 “火星 2020”,也就是现在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不久的将来,这台拥有 23 只 “眼睛”的火星车,将执行火星的全景观测任务。这 23 个相机中,包括 7 个科学相机以及 7 个降落着陆用的相机,以及 9 个工程相机,它们能够帮助火星车避免火星上的障碍物。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美国是想要通过探索火星,扩大并牢牢占据太空探索的领导地位。目前,太空探索领域已经并非美国一家独大,包含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已经崛起并开始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如果说科技是我们全人类的能力边界,那么探索太空,了解宇宙,就是全人类的思想边界。

最近太多关键字聚焦所谓的元宇宙,但是我被华大基因尹烨的一句话触动,他面对人们对元宇宙的热情只说了一句话,“我更关心真宇宙”。

因为所谓的元宇宙再怎么天花乱坠,它都是基于现实世界来创造的,无论你是吧爱因斯坦做成AI跟你对话,还是你把自己复制成8个分身,你都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来实现它。

而这些算法,科技,数学的知识,都是现实物理生物世界里你学会的,元宇宙的边界远比真实宇宙的边界小太多...

人类三大起源问题,将是我们人类永恒探索之谜题: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起源。

而探索宇宙,了解自身,其实都是我们探究这伟大课题的重要方向。

特朗普上任以来麻烦不断,他会下台吗?

最近黄金市场的趋势非常的大起大落,每月的非农、EIA以及战争特朗普行政总是遇麻烦都会影响金价的涨跌,然而随着局势的稳定金价也随之往相反的趋势走向,如此的大起大落想必不少投资者都被套了吧?那么炒黄金该如何解套?如何控制黄金亏损呢?不妨往下看。

助你解决黄金投资问题加笔者

第一、根据持仓状况主动解套

1.轻度套牢时,可以利用反弹行情解套出局,或者逢高减仓;

2.高位套牢的投资者,也可以作出根据手中的持仓状况逢高部分减仓的操作,如被套资金不是太严重时,就应该直接斩仓停损解套,虽然会亏损,但已把资金损失风险降到最低,这样在下一波的行情当中可以占据心理和资金上的主动。

3.被深度套牢,同时后市大盘仍有进一步深跌空间时,可用做空的方式来降低损失,这样能够顾及到本金,也能够有效的解套。

第二、根据买入状态来作出处理

1、如果套牢时,所买入的价格处在高位必须立即止损。

2、如果所买入的价格处在中位,可以依据当时的情况暂时观望,以求的解套离场或者逢高减仓降低损失。

3、如果所买入的价格处在低位,建议不必急于止损,应该在所买入的价位下跌企稳之后,在重要的支撑位敢于低位补仓,摊薄成本,在接下来的反弹行情中将高位套牢的仓位一同救出来。

第三、根据买入趋势状态来作处理

1、如果所买入的价格的处在上升趋势,大可不必要止损,只要耐心的等待一段时间则自然会解套,甚至还会有较大盈利的可能。

2、如果所买入处在平衡震荡趋势中,无需立即止损,只需要耐心等待进入震荡循环高位,一解套或者损失很小的时候,毋须贪恋立刻退出离场。

3、如果所买入的价格处在下跌趋势,一旦确认下跌趋势已经形成,应该立即止损,决对不能抱有幻想的存在。任何的迟疑和犹豫,都可能使投资者深度被套无路可退。

第四、取向下摊平的方法

即金价下挫幅度扩增反而加码买进,从而均低购金成本,以待金油价格回升获利。因为黄金市场本身的定价决定了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必然会有反弹的空间,这时候买入,等待黄金投资市场产生一波反弹就可以解套出局,但取此项做法相当危险,必须以确认整体投资环境尚未变坏,市场并无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的情况发生为前提,否则,极易陷入越跌越买但金价就是不回头的窘境,结果只能说恶性亏损。

第五、等待形势以不变应万变

在单子被套牢后,只要仍未脱手,就不能认为投资以亏得血本无归,如果手中的单子有发展前景,且投资环境尚未恶化,市场行情仍未明朗时,应保持冷静,等待价格回升解套的时机,不应盲目将套牢单子卖出,当行情明朗时,把逆势单解掉即等于切断了损失源。但要注意,逆势单并不等于亏损单。另一顺势单可选择行情走得差不多了再平。

第六、高开时的两套解法

1.激进型,解的好可以无损出局,甚至获利,风险是解单时出现偏差会导致再次被深套。多单空单都在手,开盘高开直接平掉多单,等待回调,逢低减空直至完全出掉,此方案高开多单可以赚钱,回调逐步对空单进行减仓,空单也可以减少损失。更激进的可以等低点再平空单,但沐晴羽个人不建议低点一次平掉空单,逢低减空是最好的方案。

2.稳健型,过程可能会久一点,但是会避免再次被深套的情况。单子不要平仓,等进一步回调,回调至低点平空单,然后持有多单,上涨后逢高减多。高开的情况两套解法一种先解多单一种先解空单,各有优点,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

不贪婪、不盲目,这就是做好投资的前提,做到了谨慎克制,多看少出手,就能减少炒黄金被套的几率,投资不是投机,有时机就好好把握出手,没机会就要学会忍耐,不冲动,珍惜手中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