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格兰独立失败原因 社会角度

2.为什么黄金会上涨~!?

3.罗斯福新政中放弃的“金本位制”,与11年美国经济滞涨,尼克松宣布放弃的“金本位制”有何区别?

4.cbga签约国

苏格兰独立失败原因 社会角度

英格兰金价最新消息_今天英格兰

苏格兰独立失败几个原因关于最近的苏格兰公投。有人说要是通过,英国人妥妥的要翻脸开战,其实你太瞧得起阴国那群饭桶了,这事从头到尾就是他们脑残搞出来的。

首先,苏格兰公投这事就非常诡异,这个国家,或者地区,没闹没打没开战,在国际上也没啥名气,大家说起苏格兰,首先想到的是风笛而不是政治,居然就公投了,这是个啥情况?

(以下时间进程,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首先从历史和法理上来说。英国对苏格兰的统治非常合法合理(这是真的没错)

1603年,著名的英国老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挂掉了,没有留下子女,王室绝嗣,王位转入他的表侄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承,两国形成共主联邦,后来所有的英国君主,包括目前的伊丽莎白二世都是这条线下来的,也就是说,从历史先后来讲,伊莉莎白二世首先是苏格兰国王,然后兼任英格兰国王。

因此,英国统治苏格兰合理合法。

苏格兰和英格兰在1707年彻底合并,苏格兰议会解散,英国解决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开发大海,奠定日不落帝国基础。

但两国毕竟打了多年的战,苏格兰内部一直都有脱离的声音,但都不成气候,直到苏格兰北海油气田开发,英国拿了大头,苏格兰有点不满,但这其实不叫问题,至少在七八十年代,苏格兰独立在英国都是罕见听闻,反倒是北爱尔兰独立问题伤透了英国的心。.

后来被撒切尔夫人铁血镇压,过程 惨烈(后面要提)

然后时间转入19年英国大选,好戏开场,布什的老基友,工党领袖,英国千古罪人——布莱尔。

当时英国保守党已经连赢4场大选,工党有输不起的压力,推出了外表帅气的布莱尔当领袖。布莱尔为了选票,当时的重要竞选纲领就是——权力下放,地方自治。这种政策说白了就是讨好地方势力,收买选票。

顺便一提,呆弯目前也在干这事,小小一岛,为选举,为了选票,居然有6个直辖市,7成民众生活在“直辖”中,这叫什么事!

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西方千古罪人,我帮历史评价下,不知道是否准确。

按照布莱尔的搞法,本由首相任免的苏格兰事务大臣虚化,权力转入重建的苏格兰议会中。你这么搞,苏格兰当然倍儿有面子,没说的,苏格兰选票全归你工党了。

大选中,苏格兰总共45+的席位,工党拿了40+个(至今都是),布莱尔成功当选首相。方案顺利通过。

然后1998年的苏格兰议会选举,解散将近300年的苏格兰议会复辟,苏格兰知恩图报,工党再次获胜,组建地方,按照工党的算盘,就算以后丢了国会首相,苏格兰地方依旧是我们工党的,选票大大的呀。

真是机智的方案。

唯一遗憾的,苏格兰议会中混入了奇怪了的东西,支持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顺利进入议会发声,不过都是小问题,工党依旧是最大的。

英国民进党——苏格兰民族党

这个就是英国陈水扁,苏格兰民族党领袖,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叫啥真忘了,不出名。居然把英国逼到墙角了

然后时间转入2007年,布莱尔顺风得意,吃干抹净,全身而退,跑到米国搞别人的老婆去了,新的工党领袖布朗上台,上台就挨了一击闷棍。

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中超过工党,易手,工党打的哗哗响的如意算盘掉了一地

这个时候,如果英国的头头脑脑够聪明的话,就应该立刻退回当年的方案,解散苏格兰议会。这事在当年还是很轻松的,虽然苏格兰民族党最大,但未过半数,工党和保守党完全可以联手倒掉这个支持独立的苏格兰地方。

但是这个方法多毒菜,这么干布朗这个首相铁定干不了,所以,布朗取鸵鸟政策,我不管了,随你搞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说实话,布朗挺可怜的,才华比布莱尔高,但这个前任的烂摊子实在太棘手了。

2010年,鉴于伊拉克战争明显失败,布朗背了布莱尔的黑锅,哭着下台了,保守党13年后重新上台,新首相就是目前的卡梅伦,结果他的运气也不好。

仅仅2011年,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中就超过半数,这事已经非常严重了,放在中国就是达和尚入住西藏,要东风洗地的节奏。 上个交易日, 由于美国加息步伐或加快,消息利好美元,金价受压,昨日金价微升约2.7美元,全日波幅只有约12美元。

基本面分析

苏格兰独立公投,三十二个选区,接近完成点票,统一派阵营取得五成半票数,人数有一百九十多万人。苏格兰首席大臣萨蒙德,在记者会承认争取独立的诉求落 败,表示会尊重选民的决定。他又说,今次公投有一百五十多万人投了赞成票,反映苏格兰民众的声音不容忽视,又指今次公投有八成几的投票率,为苏格兰人感到 骄傲,希望伦敦履行承诺,尽快给予苏格兰更多权力。英国首相卡梅伦,稍后亦会发表电视讲话。

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将量化宽松(QE)政策再次缩减100亿美元,这与此前市场预期一致。不过在本次会议中美联储官员们对利率的预期较以往有所上调,美联储鹰派官员增加至两位。这推升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令金价承压回调。

而在隔夜美国公布的9月1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3.6万,至28万的两个月低点,并创下近两年来最大降幅,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由此继续推升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打压金市多头情绪,令金价承压回调。

不过同日美国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其中,美国8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骤跌14.4%至95.6万户,预期103.8万人,前值修正为111.7万户;美国9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为22.5,低于预期值为23.0,前值为28.0。该数据提振金市多头情绪,支撑金价向上反弹

美国联储局维持货币政策基调,同时欧央行有望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欧洲股市周四大幅走高。欧股风向标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跃升3.39点或0.98%,收市报347.78点。

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个别发展。在周四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升0.57%,报1.2922;美元对日元升0.20%,报108.749;市场密切关注苏格兰公投,英镑汇率反弹,英镑对美元升0.66%,报1.6374;澳元对美元升0.29%,报0.8984。

技术分析

日线图上,上个交易日,金价以小阳烛收盘,带上下小影线,BOLL轨张口扩大程度加剧,金价徘徊于下轨线附近;MACD空头能量柱增强,指标下行至负值水平;RSI水平向下运行,KDJ整合。均线方面,5天,10天及30天均线下行。

综合而言,受美国联储局货币政策前景影响,金价跌至8个月低位。由于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升息的预期仍在发酵,同时日内美股再创历史新高,使得金价涨幅受限。而且最新民调显示仅有46%的受访对象支持苏格兰独立,反对派支持率高达54%,苏格兰独立失败,英国将保持统一。英镑持续走高,美指承压,市场避险情绪将并未再度推动金价上扬,金价均线延续空头排列,隔夜美国初请靓丽也是黄金短线未能获得反弹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黄金会上涨~!?

黄金涨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来说推动黄金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比如黄金的产量并没有增加,但是购买黄金的人却在增加,这样供求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供不应求黄金的价格自然会上涨。另外作为金融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支持金价上涨。

罗斯福新政中放弃的“金本位制”,与11年美国经济滞涨,尼克松宣布放弃的“金本位制”有何区别?

1、目的不同:

罗斯福新政:破除黄金对货币的限制,增发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这样或者说美联储就可以有更多的钱借贷给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帮助经济复苏。

11年8月,尼克松放弃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美国可以实现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功能,美元可以无限制发行,只要美国愿意,而世界其它各国就不得不为美元的贬值买单,美国就可以享受美元带来的。

2、原因不同:

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利用购买来弥补市场不足,要印钞票才能办这事,而金本位限制印钞票数量。两者抵触,所以废金本位。

1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

扩展资料: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到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

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

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

当1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1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

但直至16年国际社会间才了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

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基金;设立特别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会议

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cbga签约国

央行售金协议

与黄金有关

以下摘自网络:://.unitgs/newsmore.asp?newsid=7623

1、央行售金协议的原由

我们知道,各国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抛售黄金是黄金的供给来源之一。央行售金方面有一个重要协议——央行售金协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又称华盛顿协议。

央行售金协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是1999年9月27日欧洲11个国家央行加上欧盟央行联合签署的一个协定。当时由于金价处于历史低谷,而各个欧洲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纷纷抛售库存的黄金,为了避免无节制的抛售将金价彻底打垮,这个协议规定在此后的5年中,签约国每年只允许抛售400吨黄金。尽管各国央行储备黄金总量巨大,但除了CBGA签约国,其他央行每年售金量极少。CBGA售金量透明、有,成为黄金市场稳定的供应源。5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协定第二期(CBGA2)被续签,又有两个欧洲国家加入协议。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美元再度兴旺的时期,美国通货膨胀低,利率高达6%,相比之下持有黄金收益很小,还要支出大量的保管费用,因此投资者都愿意持有美元,欧洲各国的央行也一样。19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明确表示将黄金储备量削减到15%左右。欧洲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减持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不断下跌。

1999年,受欧元上市和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英国财政部抛出了一颗重磅,决定提高国家储备结构中货币的比重,并在1999年至2000年间,由英格兰银行代表英举办5场拍卖会,抛售125 吨黄金,相当于整个储备的3%。英国的售金行动直接导致金价于1999年8月26日跌至历史最低点 251.9美元/盎司。

英国的这步棋着实让全球市场开始担心,国际社会必须建立一项新的规则,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由此诞生了《华盛顿黄金协议》。该协议规定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15家中央银行将在今后5年内,每年有限制地出售400 吨黄金,5年内出售的黄金总量不超过2000 吨。同时在2004年《华盛顿黄金协议》到期后,欧洲央行又与14家中央银行重新签订了《央行售金协议》,以保证今后几年各国央行售金比较稳定,不会大幅增加。

同时,人们不禁狐疑,英格兰银行究竟要干吗?投资吗?不像。要是投资它应该在1980年以850美元一盎司卖出,再买进当时高达13%回报率的美国30年国债,那早就赚了。结果英格兰银行硬要在1999年以280美元的接近历史最低价出售黄金,再去投资当时回报不到5%的美国国债,难怪蒙代尔大呼看不懂。

是英格兰银行不懂做生意吗?当然不是。英格兰银行从1694年成立算起,雄霸国际金融市场近300年,堪称现代金融业的老祖宗,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美联储在它的面前还只是小学生,要说它不懂低买高卖的道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英格兰银行违背基本的商业规律行事,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恐惧!它恐惧的倒不是金价持续下跌而导致黄金储备贬值,恰恰相反,它害怕的是黄金持续上涨!因为在英格兰银行的账目上记录在案的黄金早已不翼而飞,那些被标注成黄金应收帐目下的黄金,可能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瑞士银行家费迪南.利普斯(Ferdinand Lips)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如果英 国人民得知他们的中央银行是怎样疯狂和轻率地处置人民积累几百年的真正财富-黄金的话,断头台下将是人头滚滚。其实,更为准确地说,要是世界人民最终知道了中央银行家们是如何操纵黄金价格的话,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犯罪行为将大白于天下。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早已被“租借”给了“金锭银行家们”(Bullion Bankers)。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90年代初,伦敦-华尔街轴心成功地打垮了日本经济, 遏制住了欧洲统一货币进程之后,虽然春风得意,辉煌一时,但是,对黄金这一真正的敌人却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欧元与日元对于伦敦-华尔街轴心而言, 只 是疥癣之疾,黄金才是心腹大患。要是黄金一旦翻盘,所有法币体系都会臣服。黄金虽然已经不是世界货币,可黄金始终是制约国际银行家通过通货膨胀劫掠世界人民财富的最大障碍。它虽然无声无息地被“软禁”在货币体系之外,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为真正财富的象征却无时无刻不在辐射出强大的吸引力。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黄金的周围,接受它坚实的庇护。要想完全废黜这个“货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国际银行家也是不敢奢望的,他们也只能试图“永远软禁”黄金。

要做到“软禁黄金”,就必须使世人“看到”黄金这个“货币之王”是多么无能与软弱,它既不能保护人民的储蓄,也无法提供稳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机之徒的兴趣。

所以黄金的价格必须被严格控制。

在吸取了1968年“黄金互助基金”惨败的教训后,国际银行家痛定思痛,决不会再犯用实物黄金对抗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样愚蠢的错误了。在1980年用极端的20%的利率暂时压制住了黄金价格,恢复了美元信心之后,他们开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这种新的武器。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约的空袭迟迟未能奏效,黄金价格在强大购买力的支撑下开始积蓄爆发力。如果金价一旦失控而持续走高,“金锭银行家”则必须从市场上高价买回黄金,归还给中央银行家们。如果市场上没有这样多的现货,或者当初以“地下未来”黄金产量做抵押的黄金生产商破产,又或许地下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不仅国际银行家要承受巨大损失,中央银行家们的黄金储备账目也会出现巨大的亏空,如果事情败露,人民得知实情,只怕真的会有人上断头台。情急之下,英格兰银行终于在1999年5月7日,冲到了第一线。如果能够吓退投资者,金价继续下跌,自然皆大欢喜,即便失手,坏账的黄金索性卖出,到时候也死无对证。正所谓“黄金坏账,一卖了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出售黄金时,人们从来不知道谁是买主的原因。

尽管科索沃战争在1999年6月10日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银行家们觉得玩得太过火了,再加上国际黄金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声称要告中央银行家们操纵黄金价格,各国政治家们也开始关注黄金价格问题。事情看来要闹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9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家们达成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greement),限制各国在未来5年内出售或出租黄金的总量。消息传来,黄金“租借”利率在几个小时之内从1%跳升到9%。做空黄金的生产商和投机商的金融衍生产品损失惨重。

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Gold Anti-Trust Action Commitee) 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之为“黄金卡特尔”(Gold Cartel ),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BIS),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

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一线,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

格林斯潘在1998年7月的众议院银行委员会(House Banking Committee) 的听证 会上宣称:“黄金是另一种有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商品,投资者无法控制黄金的供应量,如果黄金价格上涨,中央银行们随时准备‘出租’黄金储备来增加供应量。”换句话说,格林斯潘公开承认,如果有必要,黄金价格完全处于中央银行家们的控制之下。

1999年是黄金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其意义相当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此以后,打压金价的企图,再也未能取得黄金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以美元为首的法币体系将在黄金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断败退,直至最终崩溃。

黄金近20年的熊市终于划上了句号,它预示着商品市场大牛市的到来。

2、《华盛顿协议》的意义

《华盛顿协议》主要规定了在未来5年里,签约国在出售黄金储备方面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承诺不再增加新的售金;已定售金实行时要按一定程序进行,增加透明度,并且5年的总量不得超过2000吨;不再增加黄金租赁、期货、期权方面使用的黄金数量等。

《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和机构的储金占世界官方储金的50%以上,达1.62万吨,再加上储金最多的美国从不借出和销售自己的黄金储备,这样,有80%以上的官方储备的流动实现了透明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市场的黄金流动量。所以协议发表后对市场金价起到了稳定作用,达到了投资者的要求。

从表面看,《华盛顿协议》是为稳定金价而定,但各国央行从加快黄金储备减持进程到限制黄金储备减持,并重申"黄金仍然是全球金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表明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并非易事。这是对黄金重新货币化进程的历史性的阶段总结,对于黄金金融属性定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对于黄金金融属性定位的社会主流观点的统一形成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2003年初国际形势的变化,再一次用事实说明了黄金济动荡时资金避风港存在的必要性:美国"9·11"形势剧烈变化,阿富汗战事刚刚平息,伊拉克战争又爆发了。世界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灰暗,此时股票贬值、币值波动,金价却一扫持续低迷的状况,大量资金进入黄金市场,金价立即攀升,一度创6年来的新高。黄金再次成为投资市场的"宠儿",这也是用事实证明《华盛顿协议》所得出的"黄金仍然是全球金融资产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是正确的。

对此还可以从黄金供求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之所以出现黄金非货币化进程,从表面看是欧洲与美国进行经济较量的产物,而直接原因是美国停止履行按官价兑换黄金的结果。但是我们需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这个问题,这是金本位制本身所反映的货币信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即黄金信用恒定性与信用货币泛滥之间的矛盾。19世纪金本位制在全球的确立,以及20世纪被废除,人们开始反思黄金信用额度的有限性和信用货币的无限滥发是否能够取得平衡。黄金信用量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使矛盾日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黄金非货币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黄金完全驱逐出货币领域,而是为了解决黄金信用额度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现在到了强化黄金货币职能的时候了。看看中央银行家们都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使黄金的信用额度的供给与需求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打破现有平衡保持黄金牛市;相反,保持这种平衡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近期因国际事态的发展,而凸现黄金资金避风港的作用就是一个实证。

不管央行售金与否,我们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黄金仍会在货币领域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