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柴油价格会涨吗_四月柴油油价是多少
1.国家统计局:4月汽车制造业出厂价同比下降0.6% 通胀趋缓
2.为什么这段时间柴油如此紧张
3.我国油价第五次下调,这么频繁下调的原因是什么?
4.全国物价为什么会怎么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国家统计局:4月汽车制造业出厂价同比下降0.6% 通胀趋缓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了2020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4.0%。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
值得注意的是,CPI和PPI两组指数分别反映出消费端和生产端的变化水平。而PPI将对CPI产生传导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在消费端存在一定程度通货膨胀,这主要受疫情的因素影响,随着食品行业出现的季节性恢复,这种通货膨胀的趋势正在和缓。
汽车行业作为交通和通信行业的范畴,其居民消费价格表现同比呈现4.9%的跌幅,这其中与国际油价大跌和受疫情影响有关。但交通和通信行业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然不能对冲CPI整体的增长。
受国际油价和疫情大环境影响,在生产端PPI指数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出现下滑态势。其中汽车制造业作为生产端中的细分行业,其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下降0.1%与3月份表现持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车制造业将呈现回暖态势,汽车制造业依然值得外界期待。
1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通胀趋势缓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4.0%;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4.7%,服务价格上涨0.9%。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5%。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9%。其中,城市下降0.8%,农村下降1.0%;食品价格下降3.0%,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1.3%,服务价格持平。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所谓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此次4月份出现CPI指数同比上涨反映出相比于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但结合1月至4月单月数据来看,呈现CPI同比下降趋势说明通货膨胀现象出现缓解趋势。
2
食品价格成为影响CPI指数的主要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CPI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而在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又产生绝对影响,猪肉价格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4月份CPI指数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食品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天气转暖,鲜菜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8.0%,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7.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鲜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均下降2.2%。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可以说,“民以食为天”成为影响4月份CPI指数的绝对主流部分。
3
疫情导致交通和通信居民价格同比下降4.9%
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的CPI,4月份表现的同比增长3.3%。行业分析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通俗的理解就是今年4月份购买同一商品,将比去年同期要多花3.3%的金额。
换句话说,CPI指数上涨或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下降。当CPI上涨时,意味着居民实际工资收入减少,居民收入缩水。这使得用车成本提高,对于汽车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汽车预言家查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发现,涉及CPI七大类细分指标中出现了四涨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4.8%和2.2%,教育文化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0%和0.1%;交通和通信、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9%、0.4%和0.3%。
或许有人认为,包含汽车的交通通信大类出现同比下降4.9%与整体通货膨胀相矛盾。对此,有行业人士向汽车预言家表示,交通和通信行业出现同比下降4.9%,这主要与2020年开年的疫情冲击有关。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9.1%;中国2月份乘用车销量22.4万辆,同比下降81.7%;中国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5.2%。已经达到触底水平。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下降7.5%、8.2%和3.7%。综合因素导致汽车交通和通信行业出现同比下降4.9%。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数据依次为:环比、同比、1—4月同比表现
作为发展中国家,CPI指数细分类型中主要集中在衣、食、行以及教育、医疗等与每一个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中产生活标志的两大类房价和车价并未完全列入其中,这主要是因为这两项在现在阶段仍属于奢侈品消费。所以,仅以汽车出现降幅并未能对冲整体CPI指数的同比上涨。
4
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
2020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国家统计局官方解释,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汽车预言家梳理发现,此次国家统计局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1638个基本分类的2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1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5万余家工业企业。
5
PPI 环比同比下降 汽车制造业或将迎来回暖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3.31个百分点。其中,掘工业价格下降11.6%,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8.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2%。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衣着价格下降0.6%,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1.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9.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6.6%,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6.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1.4%。
通过梳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跌幅曲线图可以看出,2020年1月成为同比变化的一个分水岭。且生产资料同比出厂价格出现了四连降。且从细分种类来看,涉及到石油和天然气开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均为下降。而与民生材料直接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6.2%,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下降的有30个,上涨的有8个,持平的有2个。呈现出此种变化,主要受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两组数据来看,CPI反应在消费端,而PPI反应生产环节价格水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PPI对CPI会产生传导性的影响。
在汽车制造业出厂价格来看,同比下降0.6%,环比下降0.1%与3月份表现持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车制造业出厂价格环比将呈现回暖态势,这对于保持汽车制造业的积极性将产生更加利好的消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这段时间柴油如此紧张
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柴油紧张,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北京、河南等省市加油站先后排起长队,各地限时限量加油普遍。田景惠说,对比去年全国范围的供应紧张,这次却是在中石油、中石化投放市场的成品油供应总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他指出,主要有四个原因导致了当前国内柴油供应紧张。
第一,今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成品油消费的快速增长,今年1至5月中石油国内成品油投放量达到3534万吨,同比增长8.6%,中石化上半年成品油供应总量同比增长18.5%,但仍难以满足市场对柴油的需求。据测算,最近几年国内汽柴油实际需求增长平均保持在年均6%至7%左右的水平,而4月中石油柴油需求量增长竟超过了16%。
第二,国际原油价格从5月中旬继续走高,目前已达到每桶130多美元。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进一步拉大,加剧了炼油企业的供油压力,一批地方炼油企业由于负利润,部分炼油厂停产或减产超过30%以上,致使市场供应总量同比大量减少。
第三,燃料油进口量的减少扩大了国内柴油需求。过去柴油批发价格每吨在5000元时,燃料油进口价格每吨只有3500元左右,而现在进口燃料油价格与国内柴油批发价格差不多,致使一些原先使用进口原料油的企业转而使用柴油作燃料,于是,两大集团出现了一些弥补性柴油销售。海关数据表明,今年1至4月份国内燃料油进口量同比减少了20%左右,这减少的20%扩大了国内柴油需求。
第四,由于国际油价快速攀升,尤其是今年5月以后,加剧了国内市场的调价预期,一些原本加工原油的企业转而利用自身油库囤积柴油以期增值,这使原本紧张的柴油供应局面雪上加霜。
田景惠介绍说,为了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中石油从去年9月份以来就停止了柴油的出口,汽油除合资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有少量出口外也停止了所有出口,同时通过加大进口来弥补国内成品油不足,1至5月已进口到货180万吨,占东南沿海市场投放量的24%。
我国油价第五次下调,这么频繁下调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成品油价迎来第五次下调。国内汽油价格每吨下调80元,柴油则下调70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少花6元左右。
全国大多数地区柴油价格在6.2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6.5-6.7元/升。今年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其原因也是由于多项原因导致的。1、全球疫情单日新增确诊人数首次突破66万例,加重市场对于需求前景的担忧。2、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创7月以来最大增幅,未来市场预期较差。3、利比亚出口量增长。4、加速货物人员交流,减少生产附加成本,加速经济回到正轨。
一、全球疫情情况越来越糟糕
部分美国州已经超过百万例感染单日确诊人数已经达到66万人,俄罗斯单日诊断人数也已经达到1.8万人,欧洲得法意等国的第三波疫情已经愈演愈烈。
欧美病例一直增加,欧洲两个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进入封锁时期,道路运输消耗陆续降低,失业人口上升,大量企业倒闭,经济也走向了下坡道。在此条件下,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的企业还在正常运转之外,其他企业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车流人流大幅度降低,汽油原油额需求量也大幅度降低。需求决定价格,当汽油需求不断降低的同时,汽油价格也会相应的降低。
二、美国原油库存创下历史新高,原油期货市场表现差劲
自今年七月份以来,美国原油库存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科技股票遭到抛售,美股下跌,美元汇率反弹,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遭到来自美元的打压,国际油料价格大幅度降低。纽约商品轻质低硫原油首月期货净跌2.44美元,跌幅6.14%;每桶均价37.36美元,比前一周还要再低,交易区间维持在36.13-39.59美元。而伦敦洲际布伦特原油首月期货净跌2.83美元,跌幅6.63%;每桶结算均价40.50美元,结算价最高每桶42.02美元,最低每桶39.78美元,交易区间在39.31-42.43美元。
国际原油期货遭受重创的直接反应便是在原油价格的下跌,中国汽油柴油价格的下跌虽然晚了一两个月,但总体来说基本与国际石油市场保持同步。
三、利比亚石油出口增加,主要产油国宣布增产石油
在石油需求量较低的当下,国际原油是属于买方市场。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收入降低,各大主要产油国只能通过石油增产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对美国页岩油展开打压行动。
沙特以石油原油发家致富,没什么好说的,同时命脉又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在疫情影响之下,沙特的旅游业受到重创,只能提供自身的产油量来提升收入,弥补盈亏平衡。俄罗斯的目标则是瞄准美国的页岩油,由于页岩油开成本较高,俄罗斯只需要与其他产油国一起提高石油产量,当石油价格击穿美国页岩油的开成本,美国的页岩油开行业就会遭到石油行业的打压以及购买方的抛弃,毕竟谁便宜买谁的,用脚投票谁都会。
2020年十月,利比亚宣布增加提高石油产量,增加石油出口量。利比亚石油公司宣布,将把本国石油出口量提升到100万桶每天,三个主要原油生产国家都宣布增加国际原油供应,国际原油价格自然下跌,这也是我国今年第五次下调汽油柴油价格的原因。
四、加速人员货物流通,减少生产生活附加成本
我国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零星病例出现,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与疫情前的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借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下调石油柴油价格,加快人员与货物之间的流通,使得经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长期来说,全球石油需求量依旧高居不下啊,短时间的石油价格下调只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在将来全球疫情消减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将迎来快速反弹。不过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这样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全国物价为什么会怎么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中国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世界之手”推高中国物价
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茶。今年上半年,中国民众嘴里一直念叨着的一个事情就是吃的东西怎么这么贵;一个原来极专业的经济学词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现在也成了一个通俗词,的确,中国人吃的食品和粮食上半年的涨幅的确不小。
往年6、7月份,天气热,正是猪肉销售的淡季,肉价一般都会下跌。然而,今年却有些反常,全中国的猪肉价格目前又开始了第二轮上涨。中国农业部最新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了74.6%。
猪肉价格停不下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中国粮、油、蛋、肉等食品价格普遍上涨
今年1-5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
在辽宁大连市一家农贸市场里,前去买猪肉的刘宏生正在跟卖猪肉的商户讲价钱。
记者:“有影响吗,对于吃肉来说?”
刘宏生:“少吃不少,你看9块钱(人民币,下同)一斤的就多吃点,干活人不吃肉就瘦。”
刘宏生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猪肉的价格每斤已经涨了五块多钱,让他恼火的是,当天下午的猪肉价格,竟然比前几天又涨了一块钱。
刘宏生:“我这一块肉得吃三顿。”
刘宏生算了一笔账,猪肉、蛋禽和粮食价格都在上涨,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猪肉长了10块钱,鸡蛋涨了2块多钱,一桶大豆油涨了10块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长了一块多钱。仔细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要增加80多元。
刘宏生:“以前家里鸡蛋,一个月得20多斤,现在10斤8斤。”
记者:“减少了一半?”
刘宏生:“减少了一半。”
这段时间,刘宏生都是赶在菜市场关门前才来,希望能买些便宜东西。这天下午,他原本打算再买桶大豆油,可是问了一圈价格,他决定不买了。生活成本提高,刘洪升不得不精打细算,记者看到,同样要算经济账的还有市场里的商户们。下午七点,早过了菜市场关门的时间,可是梁芹的猪肉摊上,肉还剩了一大堆,她决定把肉价降低一块钱。
梁芹:“老百姓根本就不吃,没钱买,买不起啊,那一斤肉那么点东西。”
记者:“买肉的少吗?”
梁芹:“少,非常少。”
记者:“以前能卖几头猪,现在能卖几头?”
梁芹:“我以前能卖个四、五个,五、六个,现在一天能卖两个,还剩下的卖不动。”
梁芹说,肉涨价了,可是她的利润却降了不少。
梁芹:“那猪肉涨价,肉价提不上去,那能挣钱吗?”
记者:“现在不都十块了吗?”
梁芹:“十块钱,咱肉价提的价钱,比那个猪价提的根本就赶不上。”
记者:“就是那个猪提的更厉害?”
梁芹:“对呀。”
同样为卖货犯愁的还有粮油商户李大梅,这段时间粮油价格涨得厉害, 让李大梅都难以相信。
李大梅:“我们也着急,涨这么些,接受不了,以前那棒子面多少钱一袋啊,45,47,以前47现在56,涨多少钱。”
记者:“涨了9块钱。”
从李大梅的进货记录上可以看出,从今年年初,大豆、玉米、面粉都长了不少,大豆油涨得最厉害,进货价格高了,李大梅只能跟着水涨船高,可是这样一来,生意就清淡了,现在一天也见不到一个批发商,只有周围的居民零零散散来买点米和面。
李大梅:“说怎么这么贵呢,还能吃的起吗?就这么说,它不能便宜点啊,我说上价贵。”
李大梅:“这零卖的色拉油上价4.3,卖4.4元,挣一毛钱。
货物总卖不动,李大梅前段时间进的粮食已经开始长虫了。
李大梅:“不清底还长虫子呢,看见了没,长虫老百姓不爱要,有虫子不爱要了。”
记者:“玉米爱长虫。”
李大梅:“豆类这类爱有蝤子呢,面粉装在这里头不行,都长毛了。”
让李大梅担心的是,如果粮油价格还继续往上涨的话,她的生意就难以做下去了。
李大梅:“已经干上了,就维持吧,那怎么整?现在没办法,不干还不行,摊位费都交给人家了,不干不是干赔吗?”
是什么在拉动粮食价格?
现在涨价的还不止是猪肉。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粮食做为食品产业的基础,成为推动这轮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力军。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在拉动粮食价格呢?
许国忠是一名玉米贸易商,他告诉我们,玉米涨价的这几个月,他每天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派人到玉米产区抢粮源。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在这个各地啊,包括手里有钱的,都去上那边抢粮的,你看下面,就是原来的粮库,没用的粮库,就好几年没启动的,有的就个人租个库,也在那收。”
许国忠回忆,这一幕最早出现在2006年10月,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玉米上市推迟了一个多月,而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发达国家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用玉米制造乙醇代替汽油,导致国际上玉米价格大幅上升,10月份新粮上市以后,国内的玉米贸易商们就开始了抢粮大战。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包括布什讲话也是提到了吗,就是大量的要用乙醇代替这个石油嘛,这肯定是美国现在它不光是用玉米去做啥,包括这些秸秆啊,薯类啊,他们也用这个去加工,但是大量还是用一部分玉米。”
记者:“用玉米来做乙醇?”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嗯,转换成乙醇。”
许国忠通过国外的客户了解到,美国用乙醇来替代本国10%的汽油需求。2000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6%,2005年达到14%,2006年达到20%,2007年将增加到24%。他还了解到,美国已经建起了100多家乙醇厂,还有42家正在建设。这个消息公布不久,玉米价格就再次大涨。
10月初启动,当时是在1300,港口是在1320左右,是正常价,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吧,也就是到11月份已经涨了多少呢?已经涨到是1480。
记者:“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涨了100多块钱。”
玉米价格走势看好,可是此时,玉米却越来越难收。原来农民开始屯粮不卖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涨了之后呢,农民还越涨越不卖了。”
记者:“惜售?”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哎,对,就是整整推迟一个半月,就是上市之前啊,这样子带动11月份,12月份的价格也没下来。”
粮源紧缺,贸易商们使出浑身解数购玉米,许国忠告诉我们,这么做不只是单纯为了做生意,实在是价格涨得太快,他的步伐稍微慢半拍,就得赔钱。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我跟外商签完了,签完了之后,这个价格是固定的吧,等你再买的时候,价格又起来了。”
为了维系客户,许经理也只能赔钱卖,接下来的一个月,玉米越来越难收,许国忠发现,国内很多地方开始大范围用玉米制造乙醇和淀粉,这让许国忠非常着急。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加工淀粉、糖,你像咱们吉林省那个大城,黄农,包括塞力斯达,再有几个咱们吉林的乙醇,大酒精,深加工肯定要抢一大批粮源了。”
春节过后,许国忠又听到一个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提高玉米出口配额的政策,今年玉米出口配额增加100万吨,经商多年的许国忠预测,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大涨。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你内贸也买,外贸也买,所以粮源这块就紧张了。”
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玉米价格又猛涨了100多元,这火爆的行情让许国忠开始有些担心了。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那肯定担心啊,粮价必然是他涨的速度太快也是怕它往下走。”
然而,火爆的玉米行情并没有因为许国忠的担心就停下来,此时,整个大连口岸的散粮运输码头一片繁忙,贸易商们都在忙着买粮运粮,就连运输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原来像大船65(元人民币,下同)、70就可以租到了,后期涨到120、130的时候都有,最高150,有的最高的时候,达到170啊。”
许国忠回忆,4月下旬时,玉米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每吨高出了600多元,这高涨的数据让他有些不安,可是还没等他放慢收购脚步,局面就聚转而下,5月初,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禁止国内企业用玉米生产乙醇,玉米价格迅速下降。许国忠高价购的几千吨玉米,全部压在了手上,加上前段时间的合同亏损,他的损失惨重。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这个损失不止一个亿,从抓粮到现在。”
现在,除了等待价格稳定之外,对挽回损失,许国忠毫无办法。
大连松源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国忠:“心情肯定是那啥不好受呗,去了损耗,去了这些,这些玉米就赔钱了。”
看来,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都在左右着玉米的市场价格。玉米经销商在这轮波动中,日子并不好过。其实,就在前一阵子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大豆和豆油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推动着食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在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总经理王玉民。一见面,他就向记者大倒苦水。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目前这样一桶油,它的利润不到五毛钱。”
记者:“一桶油利润不到五毛钱?”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对,我们整个07年的上半年厂里的利润1300多万,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一年几十亿的产值,1千多万的利润是太低了。”
王玉民说,企业利润低,主要是因为今年成本提高了,从年初到现在,大豆价格一路猛涨了30%多 ,他的成本已经到极限了,王玉民告诉我们,这次大豆涨价,原本在他的意料之中。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今年的元月份,一个是国内的食用油的价格涨到了8050,原来是在7000左右,一下子涨了8050,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涨,再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柴油和生物能源这个概念的炒作,这个应该是拉动进口大豆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前几年,王玉民就了解到,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行业日益壮大,像南美一些国家,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玉米了,大豆价格早就开始上涨了,而去年,由于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西方很多国家也开始了用豆油炼制生物柴油的生产,使得全球大豆供应紧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从2800一下子拉到了3400元。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这个油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涨幅这么大,还是出乎了我们一些意料。”
王玉民给算了一笔账,由于中国国内大豆种植、运输、储存成本高,使用国产大豆生产豆油每吨比使用进口大豆要高出200多元钱,建厂以来,他们只能依赖从美国进口大豆,此次眼看进口大豆价格猛涨,王玉民曾经多次派人到东北地区购国产大豆,可是让他着急的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大豆生产取了扶持的政策,进口大豆以便宜的价格早已占据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萎缩了25%,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购员在东北地区跑了几天无功而返,现在除了购买高价进口大豆之外,王玉民几乎无计可施。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国外的跨粮商也看准了中国,中国国产大豆已经完了,所以你不得不依赖进口,所以国外有意识地把这种价格炒起来,也有这种因素。”
六个月来,进口大豆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王玉民不得不把产量降低了一半,高价买来的大豆不舍得用,全都存进了粮仓里。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主要是想压后市,看好后市的食用油和豆果的价格还会往上涨,这样的话,企业会有比较高的利润的空间吧。”
记者:“那这样大家如果都囤的话,价格还会再往上涨吗?”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对,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让王玉民担心的是,大豆价格再涨下去,他的企业就彻底没有利润了。
记者:“如果再涨下去的话,会怎么样呢?”
大连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民:“那就是拉动下游产品的价格的上涨,那可能食用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上涨或者这个饲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了,跟着就是蛋禽,猪肉,肉制品这类的价格上涨,这条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会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以往波澜不惊的农产品市场却风雨突变,要么价格大涨,要么大幅震荡,这样的行情不仅对加工贸易企业造成波动,也对期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人把上半年的期货市场称为农产品年,因为年初以来,国际和国内期货市场的行情表上,农产品一直是最惹眼的品种。
院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国强,多年来一直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早在去年,粮食价格的迅速增长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程国强说:“应该说粮食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大豆,我们比较了一下,今年6月份大豆价格和去年同期比较大概是高了30%,玉米大概今年比去年同期比较价格上涨了6%,这也是今年为什么生猪啊还有其它的一些食品的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养猪的饲料成本上涨得非常快。”
大豆是此次涨价幅度最大的粮食品种,程国强分析发现,大豆涨价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前几年,受国际价格拉动,大豆就出现过多次涨价。
程国强说:“国际大豆的价格也有类似波动的情况,比去年大幅度的上涨,因此拉动我们国内的价格,之所以能够拉动,在于我们在整个大豆的需求结构中,大概有60%多靠国际市场。”
程国强发现,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 1995年以前,中国是大豆净出口国,19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347万吨,2000年,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 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2007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飘洋过海,中国的大豆产业链正逐渐被四大国际粮商所控制,这让程国强非常担心。
程国强表示:“适当的利用国外的粮食、纤维或者是油脂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利用国际,比如说像大豆的话,如果跨国公司从原料的供应到国内的加工,完全控制这个产业链的话,那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有个价格波动的话,应该说这个影响非常大。
随着进口量的加大,进口大豆价格也从十年前的每吨2400元涨到了今年的3500元,涨幅高达45.8% 。程国强发现,国内油脂企业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大豆,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国对大豆进行补贴,导致进口大豆每吨比国产大豆便宜200多元,再加上进口大豆在税收等方面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较而言,国内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
程国强介绍说:“据我的调研呢,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收购国产大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税收问题、增值税的底扣、税票的问题,还有的问题等等,由于我们现在很多农产品的收购政策都是按过去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设计的,所以现在加工厂要收购大豆或者我们国内的购销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收购大豆的话,就遇到很多困难,成本会提高,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导致大豆涨价成为必然。程国强发现,在这一轮涨价过程中,玉米价格的增长也绝非偶然。
“国内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非常快,尤其像燃料、乙醇等等,在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想也是导致今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在高位运行,还有走高这个迹象很重要的原因。”程国强发现,因为玉米加工乙醇利润可观,近几年,乙醇加工厂迅速增加到了近万家,每年需要消耗玉米粮源超过1000万吨。为抑制玉米被大量用于深加工的趋势,去年,国家有关机构开始禁止中国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可是一年下来,收效甚微。“这里面可能与地方的GDP的崇拜和这种投资的冲动分不开,因为在地方发展这种深加工的项目的话,可能在税收上和在其它方面,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局部上的好处,所以地方对此并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相反有的地方还提供一些扶持的政策。”
深加工企业用玉米制造乙醇,需求量巨大,中国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已经转向国际市场,导致近几年玉米进口数量呈上涨趋势。2003年以前,中国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中国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进口玉米数量的悄然增长和价格的提高,让程国强非常担心:“如果说我们的生物燃料产业大规模的发展的话,那就是国内的原料不能提供给它,而使很多发展生物燃料的企业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它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了,他对你能够控制的话,他就可以涨价,我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能源性的用途要加以控制,刻不容缓。”
最近两年,很多中国民众都有这样的感觉,什么都在涨,只有工资没涨。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2年开始,全中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4年,每年平均递增12%。为什么统计表上说工资在涨,可大家却没什么感觉,只看到物价在涨呢?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涨价上,而是出在收入上面。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倍,到了2005年扩大到4.88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2249元。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过高,掩盖了中低收入者工资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这也难怪大多数人会对食品涨价如此担心了。
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中国已经取了不少措施,包括提高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但补贴能够暂时缓解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能在收入分配上多为中低收入家庭考虑,让上涨的工资更多地流向收入不高的民众,而不是少数几个垄断行业,才能够让人们更清晰的感受到工资上调的利好,而不是物价上涨的利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